诗人往往徜徉于山水之间方得吟兴。畅游归来,有条件的则营造别业——也就是园林,以便日常生活中也能体会雅致的景色,引发诗兴。
佛山堡最多园林。抗击黄萧养义士之一的冼灏通,他所建的“鹤园”是佛山最著名的园林之一。鹤园鹤多来,遂名。冼灏通“于所居治亭榭,环以水石,杂以花卉。日以酒食,陈弦歌,延宾客,更相唱和以为乐”。此后鹤园变为冼氏族人与佛山诗人流连赋诗饮酒的地方。清代冼氏二房建霞庵公祠,额为“鹤园遗址”,“饶池馆诸胜”。冼氏宗族在清中叶开始衰落。鹤园遗址在清末尚存。明代佛山东头冼氏是冼氏的另一支,明代最称富豪,“好治园林,林内引溪为湖,亭台楼榭十数,所爱几与鹤园比美”。在酿酒业大展拳脚的廖氏,亦大建家宅和园林,名为廖家园,原址在今建国街建国二巷。其内街巷划一,都是“镬耳屋顶、密梁、石脚”、格式统一的“明装屋”,庄园内有多座祠堂和花园。
佛山园林的特点是除了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之外,还将产之别处的画眉、白鹇、孔雀、翡翠、鹦鹉畜养,给园林增添生趣。故佛山诗人有咏名花和奇鸟的诗歌,大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人写的《佛山赋》:“岭上之玉笙,吹罢犹闻彩凤谐音;林中之斗酒,携余尚有啼莺入耳。”虽然是虚写,但反映了当时佛山园林的特征。另一《佛山赋》:“望南浦之画舫,拥东林之翠鬟。”所说“东林”是当时佛山园林集中的地方。
顺德、南海也有不少园林。陈启沅的兄弟陈启标在简村建“不浪舟”园林,与人诗酒为乐。何秀棣过访,赠诗五首。其一云:“特访园林胜,香街屐暂停。感君能爱士,于我亦忘形。波影窥帘绿,山光入户青。楼台添几许,此地昔曾经。(原注:前壬申岁曾来游。)”(笔者按壬申岁即同治十一年,而继昌隆建于同治十二年,推测何秀棣到简村时应是光绪前期。)从诗歌中可以看出,这个园林依傍村中小河而建,面对西樵山,壬申岁何秀棣曾经过访,过后何再来,“不浪舟”亦添了新的建筑。“感君能爱士”表明西樵山周围的士子多来这里诗酒为乐。陈启标并不是只会耕塘耕桑的穷儒,他与陈启沅办厂之后,就常和士子们诗酒为乐,而且出句不凡,稍有诗名。
一般没有财力的诗人,只满足于很小的园林。如唐大经诗:“检点诗瓢与酒瓢,园林数亩自逍遥。”李广绶诗:“门前绿水对青山,鸡犬桑麻十亩间。更爱主人无俗韵,壶中日月好消闲。”李广绶与园林主人来往,主要目的在于诗酒唱酬。
富有的人和诗人们大建园林与欣赏园林,使佛山的园林为广东之冠。园林有兴废,时人说:“近世士夫徒骛阴阳占候之学,一旦幸列华,即已美田园,蓄声伎……以为山环水合,佳气葱郁,可恃为百年不弊之基。一再传后,而高台深池尽为他人有。其甚者,子孙以赋役之累,转徙流离,宗祐莫保。大江以南,比比然也。”对过度建设园林,诗酒之会靡费金钱的行为提出了警告。在诗人的吟咏中,也可看到一些园林被抛弃。如南海叶应诠凭吊区氏废园:“寂寂柴门昼亦扃,草堂椒径半颓倾。”颜师孔在九江经过陈子升的园林:“我来访旧迹,独立自疑猜。茭塘与蔬圃,满目翠成堆。感兹发浩叹,吊古心怀摧。”颜氏还有《张氏废园》《访文泉山馆旧址》等诗咏荒芜的园林。岑澂路过诗友的园林见一片荒草,遂作诗云:“路入荒园一径通,溪花亭柳雨濛濛。扁舟载得黄湾酒,浴鹤桥边吊醒翁。”荒园的主人是“醒翁”,主人在世时,有人常常来此地与主人饮酒赋诗,但若干年后,友人来访,园废而主人已去,只能买酒凭吊。曾经显赫一时的佛山鹤园冼氏,在清代是佛山本地士族中破败最著者,大祠堂和小宗祠都被拆卖,园林亦废弃。清末有人租鹤园旧址读书,有“鹤巢零落绕垣圯,遗园尚识秋官里”的句子。
尽管如此,在现存广东的四大名园中,清晖园、梁园都在佛山,它们经过保护和重建,能让我们体会出明清佛山园林的风采,还能让我们体会古代诗歌、酒文化与园林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自《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四辑之《佛山酒文化史》,作者陈忠列、吴建新,选作本文时略有删减。)
新闻推荐
大咖论道 企业该如何进行数字化升级?数字经济专家建议佛企牢牢抓住制造业根基,做好数字化升级顶层设计
2020“线上消费者最喜爱的佛山品牌”上榜企业获颁牌匾。12月23日,佛山数字经济峰会暨品牌佛山授牌仪式举行。/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