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煜新制作的小提琴。 扫扫二维码 看新闻视频 制作小提琴工序繁多。 邓煜新正在制作小提琴。 邓煜新制作小提琴的手稿初成于1978年。
小提琴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当之无愧的乐器皇后。而每一把小提琴的背后,都有一位颇具匠心精神的小提琴制作师。
虽然诞生于欧洲,新中国制造小提琴也只有几十年历史,但随着一代代小提琴制作师的努力和传承,中国已一举跃升为世界制琴大国。在侨乡江门,也有这样一位小提琴制作师——今年83岁的邓煜新。
邓煜新年少时,便为这来自西方的乐器沉迷;工作后,他用一个月的工资买来人生第一把小提琴。在他看来,当小提琴的弓和弦相遇的一刻,便胜却人间无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上世纪70年代,他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制作小提琴。
“拉小提琴是我的个人爱好,演奏小提琴,得到的是心灵上的满足。制作小提琴,也同样如此,心满足即可。”退休后,邓煜新就沉浸在追求爱好的快乐中,这是他与小提琴的缘份。
A缘起偶然
美术教师尝试制作小提琴
邓煜新于1937年出生在江门潮连一个农民家庭。当他第一次听到小提琴的演奏,一下子就爱上了它。不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邓煜新的学习方向却不知不觉地向美术方向发展,最后成了潮连中学的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
但邓煜新对自己的爱从未放弃,工作后拿到工资,他脚步匆匆地来到市区一家书店,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自己人生第一把小提琴,当时那把小提琴价值42元。“我1958年出来工作,当时的工资买不起小提琴,我就一直想着念着,自己也争气,工资涨了后,我算了算,刚好可以买一把琴,就马上过去了,一刻也不想耽误。”邓煜新说。
买到小提琴后,邓煜新如获至宝,时常把玩,一旁的妻子也只能摇了摇头,默默支持。“他爱这个东西,我就由他去了,如果他不是这样,我当年也不会找他。”他的妻子说。不过,与制作小提琴结缘却是因为一次偶然事件。
“那时候家里有小孩了,小孩子性子喜动,跑来跑去,一不小心,就把小提琴摔坏了。”邓煜新回忆。心爱的小提琴被毁,邓煜新内心如同刀割,但看着一边已经摔坏了的小提琴,一边是乖巧认错的孩子,邓煜新只是好好教育了孩子,告诉她玩闹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而制作小提琴的想法也是从那时开始萌芽。
邓煜新看着眼前被摔坏的琴,陷入了沉思。“小提琴是木构造的,我可以做吗?”一个念头出现在他的心里。说做就做,邓煜新充满干劲地开始了。然而,邓煜新首先面临难题:无处可学。
“当时没有材料可以参考,甚至相关的文书都没有。”邓煜新回忆。但他并没有放弃,这小小的“木盒子”到底是怎么发出动人音乐的?邓煜新小心翼翼地从已经坏了的琴去着手研究,“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用的木材都不一样,很多都是江门没有的。”邓煜新说,为了找到合适的木材,他频繁尝试,家里堆起来的工具材料越来越多,最后妻子专门给他腾出了一间工具间与工作室。
那时候,邓煜新可能没想到,这是一项伴随他一生的爱好。
B一生所爱
工匠精神造就“声音雕刻师”
小提琴的音色对于选材和工艺极其敏感,但凡有一点偏差,都有可能导致音色的变化,因此小提琴制作者常被称为“声音雕刻师”。
“做小提琴,要用到许多工具,但是一开始什么也不知道,只能自己摸索。”邓煜新最初面对的只是一把摔坏了的琴,于是开始想办法找工具。“小提琴是艺术与数学的结晶,每一个构造、每一块板材都是经过精密的设计与制作,马虎不得。”邓煜新发现,小提琴的每一个构造部分所需的木材都不同。一开始,他从江门本土木材入手,木棉树木、胡桃木、杉木等,他都尝试过。“后来,我发现实栗木可以达到基本要求。”邓煜新在不断尝试后,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用的木材,但是距离可以制作小提琴,路还很长。
制作小提琴的工具也不容易。凭借自己的钻研和美术功底,邓煜新画出了设计图纸。而凭借自己后来找到的一些资料,邓煜新设计出了一套工作台和500多件工具。“这个是一位五金厂的工程师送我的,我自己改良了一下,加了些木头肩和尺度,这就是小提琴制作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他说,一道小提琴制作工序,可能需要几十个工具配合。一开始,邓煜新的制作工具,或是自己设计后托人制造,或是自行改造木匠、模具工的工具。小提琴是木材与木材的融合,因为没有专业胶水,邓煜新想到一个办法:将乒乓球熔化,做作成小提琴的黏合剂。现在,邓煜新的卧室外,有一台电脑,80多岁的邓煜新学会了上网,经常在网上购买制作小提琴的工具。
寻找木材、制作工具,设计琴的样式,试音、调弦,邓煜新经过8年时间,才做出了人生第一把小提琴。有小提琴演奏者试过这把琴,称赞这把琴不弱于市场上售卖的。但邓煜新并不满足,他开始进一步琢磨如何做好一把小提琴。在他的小提琴制作手稿中,不但画有逼真的设计图,一旁还标有精密的数据,并有涂改痕迹,“因为有些数据当时以为是对的,但经过研究和实践,发现有更优的方法,所以就有涂改痕迹。”这本初成于1978年的手稿,承载了邓煜新对于小提琴制作的所有思考。
“现在好了,资讯发达了,我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无论是纸质材料还是网上的,都能给我很大的启发,而且对于制作材料、制作工具也越来越标准。”承载着小提琴美妙音符的琴与弦,邓煜新不断推陈出新,这名“声音雕刻师”的手艺也越来越好。
C只制不卖
爱好不与金钱挂钩
邓煜新制作的小提琴,参加过不少国内及国际的小提琴展,也参加过一些大型音乐会,有人夸他的琴不弱于一些大师作品。不久前,一支从佛山过来的、专做小提琴的团队来到邓煜新家中,看到他的作品以及工作台,叹为观止。不过,邓煜新却告诉他们:“我做的小提琴,不卖。”问其原因,邓煜新说做小提琴是他的爱好,不愿意将自己的爱好与金钱挂钩。“大家欣赏我的小提琴,我很开心,但我做的琴,一把不卖。”邓煜新说。
“这个工具是刨琴外面的,这个是刨里面的。”在工具房,邓煜新介绍其自己的“伙计”,说起自己的爱好,邓煜新可以说个不停。
邓煜新最近有个新的方向:寻求一种绿色的小提琴漆,绿色环保,干得快,颜色正,对音质的提升作用好。“漆也不简单,漆膜的软硬度对小提琴的音色明暗和声音洪亮程度有较大的影响,漆膜过软小提琴声会发闷,太硬会影响小提琴发音板的振动,软硬适中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邓煜新说。
制作一把小提琴,需要200多个小时,而上漆可以说是最后一步。把握好漆料、釉彩的比例,均匀上色,这对于邓煜新来说,已经成为了他灵魂里的本能技巧。然后就是时间的等待,第一天,刷一遍,晾干;第二天,再刷一遍,再晾干。这个过程,要重复30天才能完成,这是时间与音乐的结合。而对于即将制作出来的新琴,邓煜新充满了期待。
当琴弓触碰琴弦的一瞬间,优美的音乐缓缓淌出,这就是邓煜新的追求。邓煜新形容小提琴的声音如同一个女高音,一个女歌唱家的声音,让他万分欢喜。邓煜新爱拉小提琴,但他觉得自己演奏得不好,但他却常甘之如饴,乐此不疲。而对于他来说,制作小提琴,是一生所爱,是孜孜不倦的爱好、灵魂的伴侣。
策划/叶桃统筹/王平强王建华文/图张华炽朱磊磊视频/朱磊磊
新闻推荐
卷首语佛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品牌之都,自改革开放以来,培育了无数个畅销海内外的知名品牌。正是这些品牌标杆,撑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