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翠亨新区的广新海工。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伶仃洋畔的马鞍岛,最近有两个动向值得关注。
一个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谭久彬负责运营的中山市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基本完成装修和设备采购,即将投入使用。
一个是中山镇街目前力度最大的人才新政——《中山翠亨新区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推出16条人才引进的“黄金政策”,系统地提出了人才集聚高地的培育工程。
作为中山“3+4”重大平台的组成部分,翠亨新区承载着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的使命。与前海一水之隔,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翠亨新区的城市建设加速度,再次换挡提速。
●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
新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翠亨新区的区位注定了其发展的定位。
历经八年沉淀,经过控规调整后的翠亨新区,全面铺开了建设。当前,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起步,一批重大产业平台、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据统计,该区去年工业投资总额在全市排名第一,增长可用“飞速”来形容。
2020年12月2日,翠亨新区几个事件引起外界关注:康方湾区科技园奠基、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举办;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六家银行授信新区,总额达2650亿元。
在这一天的上午,签约项目超20个,动工项目总投资逾200亿元——尽管从规模来看,这并非“大数”,却让中山“有着数”:2020年第四季度,中山新开工重点项目近30个,总投资额约275亿元。也就是说,当天动工的项目,翠亨新区占了大头。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招商引资,翠亨新区跑出了加速度。
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为时间节点,翠亨新区提出,力争在3年内投入500亿元,基本完成马鞍岛85条共151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同时,还规划了3条轨道交通,包括广州地铁18号线和中山城轨2号线、4号线,并加快推进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滨河水利工程、综合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翠亨新区正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生物医药智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翠亨新区引入康方生物、冠科生物、达石药业、中深医疗器械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企业,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比如,依托哈工大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48万平方米的科技金融新城等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依托华润燃气、保利长大、中电建、雅居乐平安综合体等总部企业,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总部集聚区。
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也是翠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马鞍岛规划人口规模约25万—32万人,规划建设20所中小学、18所幼儿园、2所三甲医院。目前,已建成中山纪念小学,正在启动湾区国际医疗城、中山科技大学,第一中学、榄菊大湾区博物馆、体育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城市封面”呼之欲出
2月19日上午,翠亨新区召开节后工作动员部署会,围绕“十四五”开局之年,瞄准“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点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吹响攻坚2021年的号角。在这场会议上,翠亨新区明确,要全力推进“头号工程”“三个年”“六大战役”,奋力实现“六个一流”“六个走在全市前列”。
“要服务发展大局,让中山参与湾区建设主阵地真正"立起来"。”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卫华表示,要统筹合力,“一盘棋”谋划推动新区发展。根据计划,翠亨新区将按照时间节点抓好落实翠投公司2021年的重点项目,谋划发挥好翠投公司、基金、金融业在推动新区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中山城市封面,翠亨新区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高水平对标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推进城市建设。当前,该区正完善“1(总规)+1(控规)+N(专项规划)”规划体系,高品质推进新区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规划设计编制,在进一步加快基建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翠亨新区还在加快打造湾区商务旅游休闲重要目的地。马鞍岛规划的平均容积率1.6,依托57公里海岛岸线和9条河流以及成片红树林,已经建成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翠湖公园等4座公园,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58亿元的滨水景观工程,建设约256公顷的沙滩公园、防护绿地等滨水景观,计划明年建成。
不同于传统专业镇发展模式,翠亨新区代表着不同于传统专业镇打法的城市建设逻辑:偏爱总部经济,注重高端服务业态,热衷打造“城市封面”——在环珠江口城市带,它的对话对象,是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东莞滨海湾新区、佛山三龙湾,是与前海相望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坚定不移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翠亨新区是中山“三核”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好风凭借力,顺势而为的翠亨新区,必将“上青云”。
■聚焦
力度空前打造“人才岛”
购房补助最高达600万元
《若干措施》以十六条新政吸引人才集聚,目的是为新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提供人才服务支撑。其中提到的发展高端人才产业,组建翠亨新区人才发展公司,探索人才发展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聚焦人才引进服务、公寓建设管理、创业载体开发运营、项目孵化投资、教育培训等人才工作业务,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全链条人才产业等举措,都体现了大胆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
比如,《若干措施》提出设立新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可转债等方式,主要投向符合新区认定标准人才创办的企业,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项目。坚持政策性基金定位,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为新区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而在鼓励企业机构引进人才,《若干举措》明确在新区成功引进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及发达国家院士、省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类)及团队的,市区合计给予单位或中介组织最高300万元奖励。引进1名第二类至第六类人才,市区合计给予相关单位或机构最高50万元奖励。
此外,翠亨新区探索实践“柔性引才”模式,打破国籍、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指导、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专家短期来新区工作。企业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新区对人才资源的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最大限度地吸引集聚市外专家人才。
对引进的第一类到第七类人才,按政策将给予3年每月最高1万元政府特殊津贴;分3年给予最高600万元购房补助,对未享受购房补助的高层次人才,给予3年最高每月6000元住房补贴。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及发达国家院士可享受最高200平方米免租人才住房,全职工作满5年,无偿赠送所租住房。
对翠亨新区引进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人才发放生活补贴,其中本科生1.5万元、硕士研究生3万元、博士研究生6万元。对新区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连续两年每月分别发放2500元、3500元生活补贴。在翠亨新区工作满3年且在职获得硕士学位和硕士研究生学历、副高级职称的个人,也可一次性获得2万元补贴,获得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的个人一次性补贴5万元。
据统计,目前,翠亨新区范围内已聚集新型众创空间30余家,使用面积50万平方米,创业服务机构超过200家,为企业从孵化、运营再到上市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贴心服务,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专业孵化链条。
■数读
翠亨新区
人才政策要点
●高层次人才:最高600万元购房补助,子女优选入读公办中小学
●院士工作站博士:出站后留在新区可获50万元购房补助
●引进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给予中介最高300万元补助
●高学历人才生活补贴:博士生6万元
●突出贡献人才:最高100万元奖励
●青年就业创业:博士8000元/月补贴
●实施“柔性引才”:每年最高30万元生活补贴
新闻推荐
“省级口腔专家团”助力佛山“爱牙大行动”3月13日大型公益援助活动火热报名中
扫码添加定点口腔单位微信报名近日,由中华慈善总会、泰康拜博口腔医院联合发起的“大湾区(佛山)国际种植牙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