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
总载重29吨的重型电动卡车、可循环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智慧储能项目、可储存光伏能源的智慧储能项目……昨日,百威亚太“电卡领跑,储能再生”启动仪式在位于三水的百威佛山工厂举行。现场宣布首批30辆重型电动卡车将在中国市场正式投入使用,百威佛山工厂智慧储能项目正式交付,两者结合运用将形成可再生电力闭环模式,标志着百威中国正式进入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新阶段。
佛山工厂率先启用
4辆重型电动卡车
走进百威佛山工厂,一辆车头为银色涂层、装载着红色集装箱的重型卡车吸引人们眼球,这便是今年百威中国计划在生产基地里部署的30辆重型电动卡车之一。
该款重型电动卡车是百威亚太与比亚迪展开深度合作的成果。经过三年技术改造,实现装载量从23吨提升到29吨。
今年,百威亚太将在中国8个工厂投入使用30辆该款重型电动卡车,其中4辆率先在佛山工厂启用。30辆重型电动卡车上线后,全年预计减少1690吨二氧化碳排放。
百威亚太物流副总裁Ro-drigoRodrigues表示,绿色物流是百威贯彻可持续发展策略中重要的一环,重型电动卡车前沿技术的实现,将进一步助力百威亚太降低整个价值链中的碳排放。
从2014年起,百威亚太便开启了在绿色物流领域的改革之路。百威亚太以低能耗仓储、低碳运输、高效供应链计划为重点,减少物流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截至2020年,百威中国已有超过200辆绿色车辆正式投入使用,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LNG)卡车、氢燃料电池车以及电动卡车。经过2017年至2020年的努力,百威中国已经实现在整个供应链中减碳排10.2%。
2021年,百威中国计划再部署260辆绿色车辆,其中包括30辆重型电动卡车和逾30辆中小型电动卡车,持续深入布局低碳运输。
创新储能技术
让退役电池再上岗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若不科学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将会威胁生态环境。
在百威佛山工厂里,智慧储能项目就很好地缓解了退役动力电池“处置难”的问题。智慧储能项目由9个巨大的红色集装箱组成,集装箱内放置着各类退役动力电池装置,远远望去宛如9个巨大的充电宝。
智慧储能项目是在百威“100+加速器”计划中孵化的,由百威亚太携手上海誉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百威亚太采购与可持续发展总监姚渭洲介绍,百威佛山工厂的智慧储能项目是佛山首个并网运行的用户侧储能项目,项目将电动车退役动力电池作为储电装置,储存工厂屋顶光伏的可再生电力。
“该项目筛选了4000块、近120吨来自电动汽车的退役动力电池,通过梯次应用,让健康度高的退役电池"再上岗"。”姚渭洲表示,项目延长了电动车退役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每年可存储720万千瓦时电量,既达到削峰填谷节省电耗的效果,又进一步提升佛山工厂可再生电力的消纳比例。
探索可再生电力闭环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百威佛山工厂的重型电动卡车与智慧储能项目并不是单独运行的个体。智慧储能项目既能为啤酒生产提供电能,还能为重型电动卡车的电池充电;而重型电动卡车电池退役后又将被智慧储能项目筛选重组再利用,成为全新的储能装置,由此形成一个可再生电力循环使用的闭环模式。
这一模式是百威在全球范围内的首创,为百威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2021年底前,百威亚太将在佛山、温州、宿迁三个工厂陆续完成该模式落地。
“佛山工厂是百威集团全球范围内首个探索可再生电力闭环模式的工厂,为百威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开拓了新思路。”百威亚太采购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JanClysner表示,未来,百威亚太将继续引入更多外部力量,深入布局可再生能源,助推百威在2025年实现智能农业、水资源管理、包装材料、气候保护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物联绿色物流分会执行副会长蒋浩认为,百威作为一家世界500强快消企业,其在可持续发展上的重要举措与成功经验将对行业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百威正积极打造的可再生电力闭环模式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共同推动行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房伟权认为,企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中国实现长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百威亚太深入布局可再生能源,在各地工厂积极打造智慧储能与光伏项目,其成功的实践经验为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新闻推荐
你购买的“老人鞋”选对了吗?市中医医院骨科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