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战峰
清晨六点,城南老街,赶早的人们已经络绎不绝。香气氤氲的李记包子铺前,食客排起了长龙。由于店面太小,有些人买到包子却没有座位,只好蹲在旁边一手抓包子,一手端碗粥,或许是粥太烫了,食客发出“咝留咝留”的喝粥声,融入老街的晨曲中,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李记包子铺开业三十年,主打肉包子,皮薄馅足,每个包子都是十八褶,如人面笑颜,加一勺醋或者半勺辣椒油,轻轻地咬一口,先把汤汁流出来,再趁热小口吃,最后用包子皮把碗底的汤汁蘸着吃完,如果心急一定会烫到嘴。
马贵既是掌柜也是师傅。二十年前,马贵是学徒,师傅看他为人老实又肯吃苦,让他当了李家的上门女婿,继承了包子铺。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李记包子越来越出名,所谓“包子好不怕巷子深”,以前九点半就收档了,现在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到中午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生意好了,马贵就想让儿子李德独立开一家分店。李德喜欢上网,比马贵见多识广,所以想开一家新潮的包子铺。马贵骂儿子瞎胡闹,儿子夸下海口,一年赚回一间包子铺。马贵鄙视地默许了。
李德把分店开到了最繁华的商业广场上,店面不大,灯光明亮,满墙都是老城旧景的手绘,画得很逼真,让人身临其境,还设置了投射电影、无线网络、酒柜、饮料自助售卖机。李德不拘泥于李记传统,对包子皮的颜色和包子馅料都进行了创新,准备推出四季果香包、麻辣五香包、流金奶香包。马贵试吃后,觉得口味有点怪,摇头说:“瞎胡闹!还是肉包子好吃!”李德说:“你不懂,现在人们吃的是文化!吃是有文化地活着!”这句话差点噎死马贵,父子关系像火药桶,随时可能炸裂。老婆劝马贵别给儿子太多压力。马贵愤愤地说:“等他摔了跟头就明白了!”
新店开业,马贵来了,气得他差点把招牌给挑下来,破口大骂:“李记包子铺,是你姥爷一辈子的心血,这招牌是我们两代人费尽心血拌馅、和面,一个褶、一个褶包出来的。你居然改成"李记包子概念馆",这是砸招牌呀!”李德说:“几十年不变样的包子,吃都吃腻了!”马贵满脸发紫,拂袖而去。
开业初始,概念馆利用微信转发点赞功能,做了些促销活动,吸引了很多顾客,虽然没赚到钱,可是宣传效果奇好,食客络绎不绝。不料风声水起之时,马贵老婆突发急症要做手术,孝子李德不得不把生意放在一边照顾,母亲病情刚稳定,李德就赶紧回到店里。可是,接连几天都是顾客寥落,他仔细翻看网络评价才知道,由于人手紧,服务跟不上,食客候餐时间长,伙计又不按时间操作,导致包子还没熟就出锅了,遭到大量退单。更致命的是,李德老婆为开源节流,在包子馅里减肉加菜还添水,吃包子吃出了馄饨的效果,差评率攀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刚攒起来的人气就变成水蒸气挥发了,概念馆挂起“停业”的牌子。马贵大发雷霆,李德呆若木鸡,媳妇以泪洗面,全家人的生活都乱套了。
数日后,李记包子铺照常开着,锅上热气腾腾,店里却没有人,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店主有事,包子自取,数量有限,不周之处见谅,可刷微信也可记账。街坊们都很奇怪,谁也不敢动手,一个与马贵相熟的大爷主动站出来帮忙买起了包子,很快包子就买完了。
而此时,李记概念包子馆的操作间里,马贵和李德穿着干净的工作服,熟练地包着包子。操作间的透明玻璃上,多了一行特别醒目的字:好包子良心做!马贵对伙计们说:“咱家的包子是老字号,每个包子皮都像一张笑脸,馅大量足,包的是人心,如果偷工减料那就成了"人面兽心"!”
听说李记包子传人到场,概念馆里的人越聚越多,很快出现了一条排队买包子的长龙,食客有的拍照,有的比划着空气学做包子,有的转发微信:老字号请百人试吃,吃到“人面兽心”的包子,假一赔十!(作者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工作于顺德)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王娟通讯员粤教宣报道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