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认为,应推动家务劳动从家庭化向集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赡养老人与抚养幼儿的压力骤增,而招工难、劳动力紧张的状况也日益明显,“不敢生、不敢老”成为80后、90后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普遍困境。今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陈琼和谢志岿都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带来针对性的建议。
陈琼:应设置“独生子女护理假”
对于独生子女而言,看护父母的时间与赚钱养家的时间如何分配?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因此,省人大代表陈琼建议在全省设置“独生子女护理假”。
陈琼表示,全国已有10余省份出台了“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政策规定,父母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在父母因病住院治疗期间,可享带薪护理假。广州在去年2月1日起实施“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推行此政策的城市。
“让家有年迈生病父母的独生子女享受看护假,是一个人性化的措施。”陈琼呼吁,广东应尽快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合法权益,从而缓解甚至消除独生子女当前在工作与陪伴老人之间的诸多顾虑。陈琼建议,“独生子女护理假”可参照国内已实施相关政策的省市来确定护理假期的时间,可考虑每年累计的护理假期时间不超过20日;同时,参照湖北、黑龙江、四川等地的规定,非独生子女也可享受这一待遇,每年累计的护理假期时间不超过10日。
谢志岿:规范托幼机构设置和管理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养育孩子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省人大代表谢志岿认为,家庭化育儿一般会占用一个家庭很多的精力,包括孩子的母亲、家里的老人和保姆。因此,谢志岿建议,广东应积极推动家政服务业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规划和立法,出台有效措施和办法,使广东在家政服务业和家务劳动社会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谢志岿称,发展家政服务业,推动家务劳动从家庭化向集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对减轻家庭负担,释放社会劳动力,增进民生幸福,提升广东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专业机构托育,则可使幼儿抚育集约化、规模化,因而节约人力。所以建议广东以发展专业化家政服务机构或托育为切入点,制定和完善规范0—3岁托幼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孩子放学后谁来接、接到哪儿?这也是不少家长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 “如果利用学校场所,让学生可以在校内待到晚上六点甚至七点钟,将极大提升社会劳动力效率,也有利于家长安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谢志岿认为,课后托管可以由学校老师自愿承担,也可委托家长、第三方家政服务机构或者培训机构承担。课后托管服务应包括课后照看和作业辅导,可采取有偿方式也可由政府补贴,具体的收费标准和补贴办法,由各地按照当地人工成本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原则制定。广东2018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已对相关政策做了原则规定,但有待进一步督促落实。
此外,谢志岿还建议,探索建立各种集约化、社会化的老人托养照顾机构和服务体系。以养老对象规模和服务距离为标准划分养老片区,在相应的片区内设立养老餐厅、老人托养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完善虚拟养老院+专业家政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定制化、高质量分类养老服务。
晶报记者 姚慧苹 林菲 陈雯莉/文 刘宁宁/图
新闻推荐
南方农村报记者李思敏丘海涛见习记者陈薇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