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亲在店里教年轻员工做头部护理。
视频|万丽亲备好年货,
带着乡亲自驾回家
1月31日,32岁的万丽亲在广州五羊邨的养发店忙里忙外,清点最近购买的年货:除了各种食品,还有给小孩子的玩具,给老人家的按摩仪……“不只是给自己买,我给所有员工都买了,准备和他们一起带着年货回家。”2月1日16时,她和丈夫带着父母儿女,与员工共计30人坐满6台车一同出发,回家过年。
今年是万丽亲离开家乡到广东打拼的第17个年头。“下田干活、风吹日晒的日子一眼就看得到头,我想去外面闯一闯。”200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市进贤县农户家庭的她,揣着父母东拼西凑的300元钱,坐上从江西开往广东的绿皮火车,一路南下。
17年来,仅有初中文凭的万丽亲,曾在东莞工厂流水线上打工,在广州街头摆过地摊,也在护发店里帮人洗头。踏实肯干的她在广州扎根,从一名车间工人变成拥有20家连锁养发店的女老板,还把许多像她一样的江西乡亲带来广州,一起创业致富。
穿一只拖鞋闯荡广东
2002年的一天,16岁的万丽亲背上行李,跟堂哥徒步两三个小时走到镇上,花五块钱坐了一小时的大巴来到火车站。这是她第一次搭火车出远门,费劲上了车,却发现脚上一只拖鞋被挤丢了,窘迫的她就这样赤着一只脚来到了广东。
起初,万丽亲辗转在东莞的玩具厂、硅胶厂打工,但流水线上的重复劳作,让她不禁担忧难有出头之日。2004年,她决定和同事前往深圳学习养发手艺。乡下出来的她对养发知识一窍不通,便将勤补拙。
培训结束后,她捏着写着陌生地址和电话的纸条,独自来到广州。时隔多年,万丽亲仍然记得初见广州的印象,“以前只在家里的黑白电视上见过大城市繁荣的样子,但站在广州大桥上亲眼看要漂亮得多。”
万丽亲在养发店里兢兢业业、待人诚恳,一年后还当上了店长,一个月挣三四千元。2006年,她工作的店铺面临转手困境,和家人商量后,万丽亲选择接手经营,开始了创业之路。
“一开始很痛苦,因为太内向,我甚至不敢开口向顾客推销。”万丽亲坦言,不善言辞让她吃尽苦头,店铺一度亏损得交不上租金,她只好带着妹妹在地铁口摆地摊,维持日常经营。“这让我第一次体会到说话说到口干的感觉。因为不吆喝就没生意,慢慢就突破了自己,把说话变成习惯。”
帮助过百乡亲就业致富
2009年,在家人的介绍下,万丽亲结识了大学刚毕业的江西小伙龚丽平。谈婚论嫁时,因龚丽平在老家的银行上班,家人希望万丽亲能辞职回家。但她心念着打拼多年的事业,亦不愿丢下跟随多年的老顾客。为助她圆梦,龚丽平决定相随。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下的广州发展日新月异,“全国许多人才都往这里挤”。
在夫妻二人的同心协力下,养发店生意蒸蒸日上,如今在广州已经拥有20家直营门店、126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二是江西老家的乡亲。站稳了脚跟后,万丽亲夫妻俩把父母接来广州定居,还陆续把100多名老乡带来广州工作,免费教给他们护发技术。他们之中有家庭主妇、有农民工,也有刚毕业的学生。学成后,大部分留在广州,还有的去了其他城市创业。
在一众员工的眼里,万丽亲在工作上是“拼命三娘”,但私底下是平易近人的“万妈妈”。
“虽然是老板,但从来没有什么架子,和我们都是姐妹相称,老乡父母都很放心孩子来这里”,工作十年的老员工龚丽华称,万丽亲平时很有耐心教导员工,还经常组织他们去做公益。
“是广州实现了我的梦,所以我想尽力做些善事。”万丽亲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最近她组织了一支“返乡车队”,2月1日,她和丈夫带着父母、儿女,与员工们一起自驾回江西老家过年,同行的一共6台车。“辛苦工作一年,我们都很期待和家人团聚!”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欧楚欣实习生陈梦璇
统筹:张蜀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登岗镇人大获得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授予的“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成为此次全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