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庞泽欣 通讯员 曾永红) 昨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计划》)已正式印发。《计划》中指出,广东要推进职业教育“扩容”:预计到2021年,优质职业教育学位供给充足,新增12万个以上高职学位。
扩容:新增高职学位12万个以上
《计划》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主线,提出四方面、十条政策措施。以“扩容”为重点,实施三大攻坚行动;以“提质”为核心,实施两大重点行动;以“强服务”为目标,创新推进三大行动。
《计划》提出,要做大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优化布局结构,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完善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到2021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12万个以上,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清远)基本建成。
改革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自主招生方式,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中职学校、省级以上示范性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经学校择优推荐、高职院校考核,可实施注册入学。完善初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贯通(含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方式,探索高职(专科)、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到2021年,本科高校招收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比2018年翻一番,中职学校毕业生升读高职院校的比例达到30%以上。
提质:设立产业教师流动岗位
《计划》提出,要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推动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家级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对接省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服务区域人才需求,建设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分类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群)。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完善职业院校招聘办法,支持公办职业院校根据岗位需求自主设置公开招聘条件,推广以周转编制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鼓励职业院校设立产业教师(导师)等流动岗位,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保障: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
《计划》提出,2019~2021年,省财政将加大投入,全面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省属和珠三角地区公办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基准定额不低于5000元,粤东西北地区公办中职学校不低于3000元;公办高职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不低于区域本科高校的80%。逐步建立两项补助制度:对开展学徒制培养的企业,根据不同职业(工种)的培训成本,可按规定给予每生每年4000~6000元的培训补贴;各市、县(市、区)可对规范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按照每生每月200~4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学校:部分学校已有扩招计划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职业院校2019年已有扩招计划。其中,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均向记者透露学校2019年招生计划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楼去年招生总计划是5800人,今年计划扩招至7500人以上,具体要以批复为准。其中,以自主招生计划800人。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本科)相关负责人认为,省出台的《计划》对职业专科、职业本科都是极大的利好。“一方面会将来会有很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另一方面,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为职业教育正名”。据悉,该校2019年申请招生计划本科3000人,专科10500人。
专家: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处副处长张家浚认为,《计划》的提出是适应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是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需求,也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就学校贯彻落实《计划》,张家浚建议,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要突出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的优势;要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计划》的要求融入学校整体规划、融入创新强校工程等;要进一步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闻推荐
2月20日,记者从美年健康(002044)获悉,截至2018年底,美年健康在粤港澳地区已完成33家体检中心的布局,体检人数高达173万人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