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河源名企巡礼
步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位于这里的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公司(下称基地公司)建设钢结构制造车间内,几台数控火焰切割机正在对材料进行切割,吊车设备也在紧张忙碌着,车间内钢花四溅、机床轰鸣,汗流浃背的工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器具,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各种设备。这里的建设钢结构产品造成后,将运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用于当地的场馆、楼房等建设。
作为中建二局的全资子公司,该基地公司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先后获得了住建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7项资质以及中国钢结构协会颁发的钢结构制造特级资质,为河源市发展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参与多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
去年11月6日,由基地公司承建的横琴口岸项目首个钢构件顺利吊装,打下了“巨无霸”横琴口岸项目钢结构部分施工的“定海神针”,横琴口岸项目钢结构使用总量预计达2.5万吨,合同额高达3亿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基地公司第一次在重点工程中大显身手,据了解,基地公司先后参建了一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成了以深圳地王大厦、深圳赛格广场、深圳京基100为代表的超高层系列,以香港新机场3号候机楼、香港新机场固定空运线、罗湖海关火车站为代表的交通港站系列,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惠州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会展中心系列,以深圳市民中心、南宁万达茂为代表的公共设施系列,以厦门联芯为代表的工业厂房系列,以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为代表的电厂系列,以越南协福电厂、迪拜双子塔楼为代表的海外工程系列建筑工程。
据基地公司党委副书记代力介绍,企业定位为EPC建筑工业一体化承包商,是国内集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公司,公司经营业务范围包括钢结构、铝合金模板、混凝土预制构件、金属屋面板等,服务全国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推进构件生产工厂化和现场施工装配化,以绿色、低碳、环保为导向,为推进国家产业供给结构性改革贡献力量。
获多项国家级大奖
近日,基地公司的总工程师苏铠正在与同事们一起开展创新项目研究。能聚在一起搞研究,得益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苏铠青年创新工作室”。
自2017年落户龙川以来,基地公司大力推行青年创新工作室模式。青年创新工作室由苏铠牵头,吸纳设计、技术、项目管理等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既可以消除跨部门的工作障碍,实现公司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又可以打破上下级间的职级隔阂,为员工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宽松灵活的工作环境。
“创新工作室为开展创新活动、研究创新项目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将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头、带动作用,激励全员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对于这个企业全员创新提效的阵地,苏铠充满期待。
在苏铠和他的团队努力下,中建二局广东生产基地自2017年落户龙川以来,先后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塔楼间多个钢连廊的提升施工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发明专利,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项,其中“腾讯滨海大厦综合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连廊空中二次拼装整体提升施工技术”“大跨度弧形倒三角管桁架施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钢结构金奖5项、中国焊接优秀工程一等奖2项。
“腰带”串起腾讯滨海
大厦南北塔楼
随着城市建筑用地的日益紧张以及建造成本的逐日增加,超高层双塔多个空中大跨度重型钢连廊工程也将日益增多,对于跨度大,高度高的建筑,使用液压整体提升的方式是首选,但双塔多个钢连廊形式各异,重量不一,往往会使施工单位很难兼顾施工成本、安全性以及施工简便性。近日,基地公司获得授权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双塔多个钢连廊的新型提升方法”完美地解决了这些施工难题。
从深圳湾创业广场望去,不难发现50层楼248米高的南塔楼和41层楼194米高的北塔楼,这两座塔楼用三条“腰带”连接在一起,格外引人注目,它便是腾讯滨海大厦。
而这栋风格独特的建筑上的三条“腰带”,实际上是三条空中大跨度重型钢连廊,基地公司通过获得授权的一项发明专利,完美地解决了这三条连廊的施工难题。
据苏铠介绍,在腾讯滨海大厦施工中,基地公司应用“双塔多个钢连廊的新型提升方法”,完成了该项目连廊提升工程。大厦的三道空中高、中、低三道连廊的重量分别是2500吨、3200吨、1800吨,它们分别被提升到161米、120米、30米的空中,总重量达到7500吨,刷新国内单体房建提升钢结构连廊的重量纪录。
“与常规的双塔多个钢连廊提升方法相比,该发明具有安装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的优点,所需的液压提升器和提升平台等机械数量少,符合国家绿色施工要求,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降低了安装施工难度,于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均有利。”苏铠如是说。
去年,基地公司两大主营产品钢结构和铝模板全面上线,累计生产铝模板5万平方米,生产钢结构产品3万余吨,广泛应用于珠海横琴口岸、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福建平潭会展中心、广州广晟万博城、广州环球市场、九江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云南昆明春之眼、清远翰清华府、勤诚达、新象花园等20余个建筑项目。
“这些项目的成功履约,是对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公司的市场开拓。”在代力看来,面向未来,只有实施持续的创造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提质增效,在建筑工业化产业道路上越走越远。(本报记者敖海冲)
新闻推荐
省教育厅解读广东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21年三成以上中职生升读高职
了解《行动计划》详情请扫码上南方+南方日报讯(记者/陈芳庭通讯员/粤教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