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海波)“做基础研究要解决科学问题,做应用研究要解决技术问题。基础科学研究的直接产物就是高质量论文,如果做基础研究的人不发表论文,用其它方法去评价基础研究中的创新成果,更容易滋生科研腐败,后果更加严重。”省政协科技界委员,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宝军表示,科研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过程。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衡量科研工作者效率的标准,而发表论文的质量是衡量科研工作者水平的标准。高水平大学需要科研工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发表高水平的、标志性的论文。
李宝军认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最重要的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世界一流教授应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有文章,还要能作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编委、主编,最起码是个审稿人;二是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有邀请报告、还要能作国际学术会议的主要组织者;三是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有位置,还要能当国际学术组织的理事、理事长、轮值主席;四是在国际科技奖中有名次,还要是国际科技奖项的主要完成人。
“建设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你的竞争对手是全世界的,所以,必须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李宝军建议,在目前广东省加大力度支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基金资助体系,加大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经费投入,让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静下心来,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地球与环境等自然科学领域做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更多高质量的论文,从而使更多的学者成为国际一流教授,尽早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各高校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新闻推荐
中共石龙镇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举全镇之力抢抓机遇 打造湾区高品质名镇
本报讯昨日上午,中共石龙镇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石龙镇委书记梁寿如代表镇委作工作报告,表示将举全镇之力抢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