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励飞全球首创了“云+端”动态人像智能解决方案,率先实现“亿万人脸,秒级定位”。图为深圳高交会展馆内,一名观众在体验该企业的产品(摄于2018年11月)。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鲁力摄
两名来自澳门的“90后”创业青年,在位于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内的工作室内讨论工作。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王云摄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如何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表示,粤港澳三地将携手深化创新合作,优化创新环境,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力。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有序流动是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介绍,今年广东省发布“广东科技创新十二条”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如建立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可自主审批下属创投公司最高3000万元投资、允许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有运营公司的“大股”等。
“这些政策均开全国先河,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极大促进作用。”王瑞军说,不久前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服务出新招,打破了以往项目只接受省内单位申报的单一局面,首次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地区)开放项目申报。“在这些政策的助力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要素将可以更快流动起来。”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具备创新的基础,粤港澳三地制造业、创新和金融的要素相对完备,这让大湾区能够在创新方面大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设备工程部副部长罗振认为,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完善,能为大湾区科技成果的落地和转化提供支撑。传统制造业应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特别关注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她认为,需要发挥不同地区的特色,加强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以石化产业为例,需要依托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开放共享的市场环境,协同推进大湾区建设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提升大湾区知识产权服务质量
“专业服务业互联互通以及专业人才高效互动,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个切入口,助力构建有活力的跨区域、跨制度创新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表示,去年9月,该联合会推动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专业知识人士联盟,为粤港澳专业知识人士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有利于加快形成创新合力。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看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由于粤港澳三地司法制度不同,他建议更多发挥仲裁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灵活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我国知识产权非常有价值,但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偏低,希望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价格,对知识产权予以充分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同样对知识产权保护予以关注。他说,知识产权保护既需要严格的司法保护作为保障,更需要各职能部门合力协作,才能构建知识产权领域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他建议,建立起更全面的合作交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队伍,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质量。
一线直击
粤企创新品牌惊艳世界舞台
近期,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华为刷屏了。日前,华为推出的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折叠屏商用手机MateX,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亮相。
“深圳品牌”惊艳世界的背后,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4%和31.5%,全省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12家。
过去一年,广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东正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高新技术企业崛起挺直产业发展有力“脊梁”
今年元旦前夕,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不久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再迎新动能: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领衔的诺诚健华广州发展中心生产基地在这里动工建设。这个总投资21亿元的创新项目,将研发和生产全球领先的抗癌新药,用于靶向肿瘤治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跨越珠江,位于西岸的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优质项目在这里集聚。围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主要产业,翠亨新区正建设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等创新型高端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
布局高端制造,行业领先技术层出不穷,重塑产业结构版面,深圳十分“高产”:云天励飞全球首创“云+端”动态人像智能解决方案,率先实现“亿万人脸,秒级定位”;贝特瑞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华大基因贡献了全球40%的基因测序数据……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在广东,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新型产业蓬勃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而各类高端资源的聚集和流动,也为产业集群升级提供支撑,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广东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7%、28%、206%,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
新的市场力量正在崛起,新的产业结构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加速形成。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当全新的产业版图开始崛起,当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的局面开始扭转,广东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迈出全新的一步。
粤港澳三地协作加速创新资源有效碰撞
今年春节过后,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创业青年,陆续回到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展开新一年的工作。在该基地二楼,设有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区。该基地总监向佳治介绍,基地已累计引进22个港澳青年创业团队入驻孵化。
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洪焰介绍,中山正谋划以易创空间孵化示范基地为核心,重点建设翠亨新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带动全市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会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三地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创新资源的流动加速了创新合力的形成,一批由创新协作推动的特色平台、高端产业园区正在崛起。
最近,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到访,让位于东莞松山湖片区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又一次成为刷屏的“网红”。
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规划高标准建设45.7平方公里中子科学城,构建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要实验室、世界科学家和世界前沿产业四大集群。目前已经吸引了南方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基础科学平台的聚集。按照构想,中子科学城还将联合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申请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佛山也出新招,日前该市提出将实施“一环创新圈”战略规划,打造“东北—科创环”“西南—智造环”,构建“一核五平台多节点”创新体系,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同时,还将推动佛山国家高新区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新兴产业集聚,着力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跻身全国高新区20强。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打造创新这一强力引擎。《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在集聚国际创新资源过程中,广东各地充分发挥各自特色,通过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构建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充分对接港澳创新资源,让创新驱动力更加澎湃。
不断深化改革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大河奔流开新路。来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历史关口,先行一步的广东正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继续探路。
不断强化的探索精神,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开辟了试验田——
“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拆除一批危旧厂房、整治提升一批旧园区、新建一批现代主题产业园、复垦复绿一批已建设用地、储备控制一批发展用地。”“基本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散、乱、弱发展形态,为推动产业凤凰涅槃腾出发展空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断完善的机制体制,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强保障——
在珠海,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开启了“亩产效益”的新局面。今年2月,该市金湾区对外公布了2017年度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这也是金湾区去年起在全市首推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以来,正式签发的首张工业企业“考核成绩表”。金湾区以土地作为第一位资源,以单位用地产出为主要指标,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按权重合成考查企业综合素质,为的就是让“寸土”产出“寸金”,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不断深入的改革举措,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启动了加速器——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加快改善供给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不断强化的结构调整,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想象——
全省各地,以培育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布局逐渐成形,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持续发力,优质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不断涌入广东。根据计划,今年全省将加大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再推进3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不断建设的创新平台,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年内计划新筹建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日前正式落户广州,助力广东优质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佛山将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力争新引进大院大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到2020年累计引进各类型创新平台100家……
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朝着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目标奋勇前进,广东正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以实干奋斗书写新时代的发展答卷。
基层连线
香港无创外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鹏:
期待未来粤港澳三地交通更便利
作为一家香港的医疗科技公司,几年前,我们落地东莞松山湖,进行医疗器械设备生产,希望实现无创手术的普及。在合作过程中,香港的研发部门与东莞的制造企业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最终让生产精度大幅提高。
现在,频繁往返东莞和香港已成为我和员工们的常态。今年全国两会,我会特别关注交通方面的话题,期待未来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更加便利。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
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让我们这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团队备受鼓舞。去年,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发起成立粤港澳先进计算共同体,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促成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产出,包括与香港大学联合研究生物纤维网络和汽车用超高强度钢等。
未来,我们将依托先进计算共同体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各大高校在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对标国际一流超算中心,做好各项科技创新支撑,打造粤港澳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
中山市古镇镇党委书记刘建辉:
探索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中山古镇镇聚焦促进灯饰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举办特色展会,提升灯都古镇的影响力。去年,灯博会吸引了118个国家和地区逾31万人次观展采购,海外买家超5400人。我们还上线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业务系统,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便捷性,去年全镇专利申请量达11051件。
今年,我们将探索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古镇灯饰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示范点,不断增强灯都古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此次全国两会,希望听到更多推动创新发展的好建议、新探索。
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昊锦:
期待打破区域限制促人才流动
今年2月,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落户佛山,作为一家从事高能激光及相关应用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我们掌握了高能激光研究领域系列核心技术。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就是看中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工业制造基础。
我们研究院的研发团队来自国内外不同城市,未来都会陆续落户到佛山。今年全国两会我们特别关注高科技人才跨省跨区联动的相关议题,尤其是在户籍、社保、医疗和子女就学方面如何打破区域限制,让科研团队更好适应新环境。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吴珂陈思勤
王聪尚黎阳
后方联动: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罗丽娟
郭文君黄舒旻张光岩赵越
吴雨伦杜艳郭冬冬孙景锋
新闻推荐
[尽管创一代大面积的交班尚未完成,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民企新一代掌门人已开始上位。80后、90后掌门人越来越多,95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