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周聪
人才发展一直是广东的热话题。近年来,广东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企业设立海外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柔性引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出入境等突出问题,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据统计,目前,广东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609万人和1190万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76.5万人和365万人。
为博士后培养搭建平台
为了加快人才高地建设,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大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
2016年起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2019年起实施广东省青年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派出项目,至2022年,广东预计将引进培养5万名博士和博士后。
同时,围绕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的普惠型政策,广东不断扩大福利。比如,在站博士后不仅受资助标准有所提高,而且可直接申报副高职称,出站一年、符合条件的可直接认定正高职称;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博士和博士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编制博士和博士后专利发明成果转化蓝皮书,每年送选100项转化成效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项目50万元的奖补等。
吸引海外人才来粤就业
近年来,在诸多利好因素影响下,留学人员有意向回国创业就业的人数连创新高。但出于家庭情况等多种原因,不少海外高层次专家无法长期来粤工作。为此广东出台“短期资助计划”,将其作为“珠江人才计划”新增子项目,与长期引才项目相互补充,建立柔性引才长效机制,为海外高层次专家解决后顾之忧。
广东各市也以“珠江人才计划”为龙头,纷纷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和平台的建设,展开多层次、多渠道引才引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依托人才政策的利好,还挖掘和引进了独联体国家优秀的专家和人才团队,协助在粤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企业提供智力资源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技工教育发展国内居首
在技能人才方面,广东技能人才总量达11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65万人,均居全国之首。目前,广东已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和普通技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互补,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技工教育“广东模式”,被国家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广东技工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新工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仅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来自广东的选手就获得了2金、3银、3铜和4个优胜奖,奖牌数占中国代表团的一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选手更是获得5金、4银、6铜,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
同时,广东技工教育还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创新推行“校企双制”,引进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推动全省普遍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共建生产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
新闻推荐
扫码看完整版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治理任务完成情况南方日报讯(记者/张子俊通讯员/粤环宣)近日,省生态环境厅首次公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