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博罗县松树岗村通过村庄整治、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等让村貌焕新颜。南都资料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去年6月,广东省委作出“1+1+9”工作部署,其中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去年广东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东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快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多管齐下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富民兴村
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
去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全会决议中提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去年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就广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重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广东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作为重要抓手,由各地依托镇村的资源禀赋,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农民。
去年广东扶持90个镇、360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74个县(市、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全覆盖,每个县(市、区)至少形成1-2个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全省建成200个以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镇,1000个以上农业特色专业村。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有可为。“陆河青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汕尾市陆河县素有种植青梅的传统,青梅产量大,所产青梅品质好。为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青梅特色产业,陆河县进一步改良种植青梅品种质量,积极推进青梅产品向精深加工拓展,还大力发展青梅主题观光旅游,举办赏梅、采摘体验等活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东看来,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经济发展更好了,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广东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和加大外部帮扶相促进。广东省财政自2018年起三年投入75亿元支持粤东粤西粤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首批50个建设进展顺利。广东将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渐成体系”的总体安排,集聚要素资源投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推进乡村振兴还与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有机结合。由深圳市坪山区与陆河县合作共建的产业集聚区———新河工业园区引入了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发展形势向好,有了产业带动,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也给当地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深圳市坪山区对口帮扶汕尾陆河,推进新河工业园、陆河螺溪谷等建设,去年坪山陆河共建产业园实现产值118.2亿元。
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振兴是重要的内容。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需要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去年广东省财政投入161亿元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76.9%的自然村启动农村环境基础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今年广东还将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滚动打造10-20个示范县、100-200个示范镇、1000个以上示范村,年底前基本完成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
在江门,政府以“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抓手,对标先进,找准短板,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地见效。该项工作清理了村巷道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建筑材料,清理沟渠池塘溪河的淤泥、漂浮物;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电力线、电视线、通信线“三线”乱搭乱接。相关环境整治工作改善了乡村的环境,也通过引导和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提升了村民的公共文明素质。
在汕头,通过推进创文提质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提升。升级改造农村公共活动空间、整治乱搭乱建、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大雨污分流管道建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新建改造公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乡村的颜值提升了,变得更宜居了。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有了农民的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就能更顺畅开展。在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看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何桂芳认为,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老百姓看到了乡村新的面貌,有了获得感,也就能认可和支持这项工作,反过来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农村基础设施
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和改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广东还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着力点则放在补齐农村水利、渔港、信息物流、交通、电力、应急管理等基础设施短板方面,以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去年广东农村公路建设4737公里,国省道新建改造277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088公里,修复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740公里。今年广东还将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2019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就是提升“四好农村路”质量安全水平。建设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安全事故多发路段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万公里,改造影响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农村公路四、五类桥梁520座,完成通建制村(镇通建制村、建制村通建制村)通畅工程4000公里,完成2277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1000公里,优先推进连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古村落、南粤古驿道沿线、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等的道路改扩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而要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需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这也会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目标
广东力争明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广东将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其中,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农村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所有自然村(纳入有关规划建设的自然村)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现行标准下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统筹: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王睦广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陈燕严亮王睦广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颖思)昨日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广东省乡村工匠培训和评价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