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从2013年开始试行的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补贴将从前海自贸区和横琴自贸区推广到珠三角九市。昨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了这一点。
个税补贴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计算
《通知》内容表示,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由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适用范围为珠三角九市。同时,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和补贴办法,按照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财政部税政司、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负责人在对《通知》进行解释时表示,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吸引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来大湾区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人才实际的税负水平明显降低,对于大湾区广聚英才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上述负责人还解释说,目前国际上和我国对于“人才”并无统一适用的判定标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界定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满足大湾区的实际需要,《通知》规定,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办法,按照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即由广东省、深圳市确定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办法。这样使优惠政策与地方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激励效果。
“港税模式”有望推广至珠三角九市
由于内地和港澳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不同,因此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广东横琴新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允许前海和横琴从2013年开始通过由地方政府个税补贴的方式,对前海和横琴工作的港澳人士减轻税负,相当于试行了“港人港税澳人澳税”。
前海自贸区的官方通报显示,个税补贴实施4年后,前海共补贴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453人次,补贴金额合计超过1.73亿元,“前海境外人才个税15%”优惠政策在吸引境外人才方面成效明显。同时,横琴自贸区的官方统计数字也显示,2017年横琴接到符合政策规定的补贴申请89宗,实际发放补贴金额2722万元,同比增长8%,补贴金额占港澳居民缴纳个税总额的40%。
而根据本次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政策通知,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的个税补贴将从前海和横琴推广至珠三角九市,这也意味着“港税模式”的优惠政策有望延伸至珠三角。
不过,具体执行细则仍有待后续广东省和珠三角九市的落地配套文件出台后才能明确。
各方反应
“个税优惠对港澳人士有很大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认为,虽然具体的认定和补贴办法还未出台,但这则通知明确了会有一个税负差额补贴的措施,明确了适用范围是大湾区珠三角九个城市。
“还是很不错的,可以看到,两会开完后,政府正在实实在在地推动相关政策落地”,黄西勤说,这个通知释放了一个利好信息,将会促进港澳的专业人士、高端人士进入内地参与各方面建设,“如果能够对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进行全额补贴,对港澳人士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港澳人士就能更加放心、更加安心地参与到内地经济社会建设中来”。
去年9月,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在珠海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专业知识人士联盟”,黄西勤本人是中国首批经过内地与香港互认的评估师,对港澳的测量师、设计师等专业人士较为熟悉,她说,接触下来,能感受到,港澳专业人士对内地的广大市场十分期待。
“新政策出台后需做好衔接”
针对本次财政部、税务总局的新政策,南都记者也采访了前海自贸区内部人士。
“新的政策出台,涉及一些衔接的问题,原本前海的境外高端人才的认定是参照《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新政出台后该如何在前海落地,还需要从省、市级层面做好衔接。”该内部人士表示,此前,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由前海管理局根据前海开发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才紧缺情况另行制定,报深圳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新政出台后,明确指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办法由广东省、深圳市确定,“二者不存在冲突,但是之后如何落地执行还需要等待细则出台,但可以确定的是,从‘补贴’到‘免征’,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新闻推荐
今年全国两会27位代表亮相“代表通道”,3位来自广东 对民营企业充满信心 助乡村孩子放飞梦想
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前,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10位全国人大代表走上红毯,畅谈履职故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