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三河》在讲好梅州红色故事的同时,又将非遗项目杯花舞、客家山歌、客家特产柚子等客家元素融入其中。
剧中人物形象随着剧情冲突愈发有血有肉,这样鲜活的角色塑造,不断牵动着观众感情。
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还原于文艺舞台之上,让更多人了解梅州,向历史致敬,向先烈致敬。
剧中采用了360°全息投影技术,创造性地将舞台艺术与影像艺术相结合,给观众带来逼真、冲击力强的视觉享受。
歌剧全幕
扫码观看
“我想把生命活成一首歌,歌声拥抱前程似锦的国……”华灯起,歌声响,广州友谊剧院内回响着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歌声,观众的掌声经久不绝,沉浸在舞台表演中。
6月24日至25日,由梅州创排的广东省首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血色三河》,在广州友谊剧院连演三场。这是《血色三河》首次走出围龙,为羊城的观众带来独具魅力的红色民族歌剧演出。
滔滔韩江,巍巍笔枝尾山,见证历史丰碑。
《血色三河》这部剧讲述的是在中国革命和军事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三河坝战役。
92年前,在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一场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战役打响。92年过去了,硝烟不再,故土依旧,红色基因也在梅州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传承。
“《血色三河》的演员全部来自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和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这在歌剧演出中实属罕见。”《血色三河》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谭颖表示,这部歌剧凝聚了梅州本土优秀文艺团队的心力,也是梅州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表现。
这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客家特色、广东气派、时代气息的原创民族歌剧,赢得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和热情点赞。该剧填补广东无原创民族歌剧的空白,同时填补了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转战至井冈山会师这一段历史的文献剧目空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建功苏区振兴。
文: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图:南方日报记者陈锴进
新闻推荐
广东省人群中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携带率高达11.07%,也就是说目前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约800万,据估算,其中重型β-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