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光在《小宴》中饰吕布
□ 刘开荣
潮剧著名老教戏卢吟词先生曾经在1985年写过《漫谈潮剧四功五法》,由广东潮剧院艺术研究室郑志伟和蔡维豪记录整理,潮剧院研究室出版过油印本。里面针对“四功五法”有很详尽的说明:“四功”即唱、做、念、打;“五法”即手、眼、身、步、髪。并且对每一个功、法都做了详尽的说明。这里对卢吟词先生的“髪法”做一下引用介绍:
髮就是髮功,头髪和鬚髯的技法合称为髪功,也指头部、颈部功力;如甩髮、颤鬚、搓鬚、拨髯、摇纱帽翅、抖翎子等。头部功力的基本训练极其重要,要耐心琢磨,刻苦钻研,才能掌握它、运用它。翎子与帽翅功带特技性,非耐心苦练不可,其基本功练法有共同之处,就是练好后颈筋。甩髪分为:前甩髮、后甩发、左甩髮、右甩髮、跪甩髮以及甩八字髮。头髪的技法,生旦大体相同。小生和青衣对髪功的运用都有很深的造诣。
鬚髯的技法则因行而异。鬚髯的种类较多,老生常挂山牙和文鬚;乌面多用武鬚、开口鬚和鬚鬲(音guie去声,意即一半)。丑角则多挂五绺、单绺或鬚仔。
潮剧传统的髪功,多用于人物情绪激烈之处,甩髪在髪功中难度最大。
髯口功以老生较为丰富,可分为颤鬚、喷鬚、颤鬚、搓鬚、拨鬚、托鬚、扬鬚等。
喷鬚和颤鬚技巧要求较高。如《宋江杀惜》中,当宋江在乌龙院发现和梁山泊联系的信件丢失时,心急如焚,从楼上到楼下,四处寻找,要一步一颤鬚,左右双颤。又从楼下寻到楼上,又要一步一颤鬚,左右颤抖。这种长时间的颤鬚,如果没有过硬功夫将难胜任。训练时要注意练好头部的暗力(即内功),不然则易引起晕眩。
喷鬚有大喷鬚和小喷鬚之分:
大喷鬚,如《追阿宝》的草鞋公,追阿宝时上高山,下峻岭,一步一颤鬚,左右颤鬚,赶上阿宝后,紧接着大激面,同时两手快速揭鬚,边揭边喷气,使鬚全部飘动起来。
小喷鬚,当人物愤怒时,两手的手指将鬚分拨向两边,同时吹气使中间留下的鬚飘动起来,吹得越高越美。
还有《徐策跑城》一剧,饰演徐策的演员在表演中,一步一颤鬚,又颤动纱帽翅,到后来一边拨鬚一边喷鬚,把既兴奋、又心急,但却已是老迈龙钟状的徐策奔跑时的情景,表演得十分精彩,让观众进入到剧情当中。
无论整鬚、喷鬚或颤鬚、拨鬚,都要根据不同的人物而变化。
知名潮剧演员、导演叶清发老师说过:帽翅旋转法有帽翅双旋转法、帽翅单摇动法、帽翅双齐动法。
可见,潮剧老艺人对“四功五法”的“髪法”是有一番深刻见解的。
潮剧的小生和青衣对髪功的运用都有很深的造诣,这些在舞台上都能见到。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唐珩、通讯员岳才轩报道:近年来,广东省财政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财政支持推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