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与老师击掌拥抱后进入考场。图/据金羊网“高考,我们来啦!”“稳住,我们能赢!”7月7日是今年高考首日,省教育考试院透露,广东考生无一人因新冠肺炎疫情缺考,备好的隔离考点全部未启用。
今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78.8万人,比去年增加2万人,其中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67.4万人,安排了监考及考务人员10万人次。考生高度聚集的考场也是疫情防控的战场,因此,与往年相比,全省上下悄然多了一股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氛围。
广东用最细的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每个考点每天完成2至3次消毒、通风,对所有的空调进行清洗、消毒,每个地级市至少准备一个备用隔离考点,全省总共准备了2305个备用隔离考场,用于发热和身体健康状况异常考生考试,以保障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高中三年里,今天的高考数学卷子写得最满。”潮州考生林同学骄傲地说;汕头考生刘同学点赞今年考务安排和疫情防控工作很细致;广州考生许同学认为,全社会的关爱为他们注入满满力量……他们深知,必须从容写就“疫”时高考答卷,才能坦然迎接未来人生的更多考验。
“希望考生们沉着冷静,细心答题,考上心仪的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说,高考延期一个月,对孩子而言可能是一种磨炼,但大家非常平静,对高考充满信心。
解读·广东高考作文题
分析
书春秋“管鲍之交”展为国为民情怀
齐桓公、管仲、鲍叔3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7月7日,202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揭晓。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要求就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鲍叔3个人物,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考题,考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金分析,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对3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文体应是发言稿。
他认为,在这3个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可以,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们的情怀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那么,如何写好这一篇作文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朱志刚认为,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写作:“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发现人才和任用人才,这需要有知人善用的卓越眼光。选择鲍叔——知人,这个角度展开最为合适,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也暗示了这一点。”
“从考卷提供的阅读材料来看,也能了解这3人故事的基本脉络。多角度均能成文,学生可择其一。”诗人、一级作家杨克说,对鲍叔这个人物感触最深的同学,可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来阐释朋友间的生死莫逆之交;心仪齐桓公小白的同学,可以从知晓大义、知人善用等落笔。当然,同学们也可抒发对管仲才干的赞誉。
无论选择谁,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特级教师、广东省高考研究会语文专家组成员李旭山分析,广东高考作文命题选材与命题形式继续将高考指挥棒指向文化经典,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从不计私利的角度看,鲍叔最难得,最让人感慨;从能不计前嫌的角度看,齐桓公最难得,尽显明君风范;从足智多谋、灵活识时务的角度看,管仲最难得,他的第二次选择改写了齐国历史。”李旭山认为,考生要先在3人中作出明确的选择,再根据自己的思想积累和方法储备完成作文。
“这可能是近年来主题最开放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彭玉平认为,考生从素材中可以读出管仲的“坦荡之心”、齐桓公的“任贤之心”、鲍叔的“谦让之德”。
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肖刚分析,在齐桓公、管仲、鲍叔3人中选择哪一个来写,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要紧扣其中一人身上所反映的精神品质来进行写作,就能较好地完成审题。”
发言稿的格式,你知道吗?
“今年延续了2018年写书信、2019年写演讲稿的实用特点,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场景也贴合学生生活,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中山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军认为,作文题依然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在审题、立意方面不给考生设置过多障碍。
杨军表示,在材料的选择上,虽然选取了史料,但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没有增加阅读难度;选取古圣先贤作为讨论的对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增强文化自信”的课程理念。
佛山南海区石门中学语文老师王建骅分析说,“从材料看,3个历史人物都非常爱国,要注意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古为今用,强调历史感和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从文体看,一定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比如说要有称谓,在文章结构上要尽量分条列点,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使听众理解透彻。”王建骅说。
指导
历史材料如何写出彩?
历史题材的高考作文题应当怎么写、如何出新出彩?记者采访多名省内作家、学者,请他们从文学和写作的角度点评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谈选题?
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这次的作文题所提供的不是单一答案,也不是要求单向的思维方式,而是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贺仲明分析,虽然是历史题材,但材料已经介绍得比较清楚,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各自体现了不同的品格和能力,不需要太多相关的历史知识。
贺仲明支招,学生写作不必拘泥于历史,而是可以结合现实,从身边的故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创作,也可以有不同的结论,关键在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这样的考题灵活不死板,能够在能力和素质上考察学生,是很好的高考作文题目。”
以史为鉴借古喻今
青年作家陈崇正分析,“管鲍之交”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典故,历来被视为齐桓公能够“九合诸侯”的重要前提,故事本身对于如何识人用人,如何宽恕信任,有非常明确的寓意。“以史为鉴,应在历史故事中读懂选贤举能之道,大时代召唤大胸襟、大栋梁之材,这值得考生思考。”
他举例,从齐桓公角度切入,其不计前嫌的宽恕可以引申很多话题,比如如何信任他人、挖掘人才;从鲍叔角度,则可涉及嫉妒与避让、信任与宽厚,如何正确评估他人和自我的才华;从管仲角度,则可选择“良禽择木而栖”或“有智商也得有情商”等话题展开讨论。
谈创新?
想要高分得在创新方面下功夫
朱志刚介绍,从创意写作的角度,考生可以从“炼意”“定意”“创意”三个步骤展开。首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实际上分别代表了容人、能人和知人的人,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德、才、谦等多个主旨含义。其次,朱志刚认为,考生不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的传承应用相联系,例如,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当下,鲍叔的知人善任即是国家发展亟需的才能。朱志刚指出,考生可以尝试反转式的写作、“动物视角”的叙述方式,甚至在文章开头结尾、词汇句式、事实材料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写作。
本版文字综合南方日报
新闻推荐
今年大学生征兵工作推出更多激励措施2022年起高职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可免试入读普通本科
羊城晚报记者孙唯通讯员粤教宣服兵役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不少大学生的梦想。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