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苏渭垣,现任广东华林化工副总经理。当年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如今是松脂行业的“战斗英雄”,一名带着六级伤残的老兵,用他的坚韧不拔完美地诠释着军人退役不褪色、身残志不残的精神。
1983年,19岁的苏渭垣参军来到了广西宁明驻守边防一线,在经过紧张的战前集训后,次年他和所在的部队来到了战场上和敌人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
在广西凭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斗中,当时他所在的连队是主攻连,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在一次作战行动中,他和战友们攻下了一个高地,敌方随后组织了三次反扑,在巩固阵地的过程中,几位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先后牺牲在他的周围,苏渭垣的右手肘关节也中弹受伤,胸部飞进了弹片,鲜血流淌不止。此时医务兵陆续前来救援战斗伤员,苏渭垣却要求先救别的战友,自己要留下来继续坚守战斗。
“战场上不是敌死就是我亡。比我严重的伤员还有很多,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坚守。”回忆起当年的一幕时,苏渭垣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由于他所在的连队完成任务出色,上级部队命令他所在的连队连续参加了两次战斗。就是在第二次的战斗中,他负伤忍痛,毙敌三名、伤敌四名,荣立了个人一等功。
至今他的右手臂关节处仍然留有一条长达30余厘米的疤痕,由于手臂的神经受损,导致他的右手臂至今仍不能提放稍重的东西,并且一到阴天下雨就隐隐疼痛。
“这是我的另一枚‘军功章’。”苏渭垣说,受当时的医疗条件限制,胸口的弹片没有取出来,至今还留在体内。
1986年,荣获一等战功、带着六级伤残的苏渭垣脱下戎装,回到了家乡封开县,被安置在了封开县林化厂任职门卫。
从军营迈入社会,从“战场”转向市场,别人都把上班当成一份差事,而苏渭垣却把工作确立为事业和追求,面对环境与角色的转换,苏渭垣认为是他人生中一场新的“战役”,他说“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动力,动力越大,事情就越容易成功,事业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动力源’”。
于是,退役不褪色的苏渭垣以他军人的那种一旦确立了目标就坚定不移的精神,很快调整了心态,进入了工作角色,努力学习,强化自身适应能力,重新确立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起点,实事求是分析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设身处地分析所处的环境,立足自己的岗位担好每一份责任。
“当时工厂里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我的身份,也没有人相信我上过战场杀过敌人。”苏渭垣笑着告诉记者,就他这小身板,怎么看都和一等功臣联系不起来。
但他的工作能力和拼命精神却让同事们刮目相看。慢慢地,苏渭垣从一名普通的门卫做到了保安队长、人事干部、乡镇收购站长,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眼看着前途一片光明,但县林化厂却因经营不善倒闭了。
1997年,苏渭垣和工厂的几百名工人一起下岗。在家里呆了2年后,广东华林化工有限公司正式在封开县成立,苏渭垣因为之前的工作能力较强、成绩突出又被聘请了回来任职,从一名普通的收购员做起。
苏渭垣说,当时乡镇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强买强卖村民山林里的松脂,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烦恼,也干扰了公司的正常收购。为此,他每天晚上骑着摩托车在山里巡查,制止这种不正当的收购行为。
有一次,一伙社会闲杂人员正在强行收购村民的松脂,苏渭垣上前阻止,对方仗着人多势众,上来就要动手。村民中有人认出了他的身份,喊了声“那是苏英雄,他上过战场,立过战功,身上还有伤的,你们不能动他!”加上苏渭垣一身正气、誓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气场,立即震慑了在场的所有人员。这伙人见此,气焰立即灭了,灰溜溜地逃离了。
就这样,在别的乡镇收购量年年下滑的时候,他不仅确保了公司的松脂原料稳步提升,而且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收购员一步步成为了广东华林化工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如今,华林公司日益发展壮大,苏渭垣坚守在华林差不多三十年,在负责松脂收购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副总经理,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但是他迎难而上不退缩。
军旅生涯练就了他执着坚毅的性格,雷厉风行的作风让苏渭垣受益一生,他经常说,从部队出来的人都吃得苦,如果再给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无怨无悔的选择当一名军人。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钱瑜报道:7月15日,国内首个中华白海豚大数据展示平台正式启用,中华白海豚救护管理、科研合作、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