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林清清通讯员耿华龚志华
一名35岁的工人因工作时不适,就近送至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刚入医院大门就昏迷倒地。医院保安发现后,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急诊科抢救,一键启动急救程序。经过近1小时抢救,病人心脏复跳,后转送至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进行后续救治。
“这个就发生在两周前的病例,不是因为幸运而遇见会心肺复苏的保安,而是在国家级胸痛中心体系下,一家原本没有心血管专科医生的镇级医院,也要求全院员工包括保安、清洁工等都通过规范培训,随时一键启动区域协同抢救心梗病人。”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教授对记者表示。
近日,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在线召开的全国胸痛中心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广东胸痛中心建设数量已达到368家,位居全国第一;广东标准版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通过数,也位居全国第一;多项广东经验成为全国标准。
多项广东经验向全国推广
交流会上,广东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陈砺代表广东介绍胸痛中心建设经验时表示,近三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发布全省建设方案,全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取得丰硕成果。几大创新包括: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胸痛中心验收;创造性建立了省级胸痛中心示范基地;首创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机制,每半年安排区域内核查等。其中,省级胸痛中心验收模式已在2018年向全国推广;广东首创常态化质控模式,2020年开始在全国开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推动省胸痛中心创建工作快速发展。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广东省胸痛救治体系建设,依托胸痛中心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解决“急救第一公里”问题;政府将委托学术组织执行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机制,为胸痛中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乡镇胸痛救治单元建设
如何完善打造“急救起跑第一公里”?专家表示,这是未来急救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救治非常重要。从心肺复苏的角度来看,医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如果能在发病早期的黄金时间六分钟内得到及时救治,病人可以恢复得很好,几乎不留下后遗症。以往我们常说‘打通急救的最后一公里’,现在我们要抓好‘急救的起跑第一公里’,因为急救的第一棒必须跑好,后面的救治才有基础。”向定成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体系建设上来看,目前我国已构建了大型三甲医院的胸痛中心和基层胸痛中心,但还有很多连基层胸痛中心的基本标准也达不到的乡镇医院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有待下一步完善建设。从病人急救的时间过程来看,这些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级医院,往往是病人首次医疗接触点。因此,加强广东省乡镇一级医院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和常态化质量控制,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向定成表示,通过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也有助于老百姓的急救知识普及。
新闻推荐
今年上半年广东警方救起落水群众548人,警方提醒: 水上游玩高峰 防溺水切勿侥幸
面对即将来临的水上游玩高峰,全省公安机关将加强暑假期间水上巡逻。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陈子垤通讯员陈思黄桂林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