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东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湛江 肇庆 江门 茂名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云浮
新岭南 > 广东 > 今日广东 > 正文

春夏间走进罗坑茶乡

来源:韶关日报 2020-08-02 08:59   http://www.kcqsx.com/


“天风吹晴,山雨又来!”

每年的“五一”,我都趁着长假回到粤北山乡踏青访茶,分享大山里风雨交融、空茫中盛满生机的仲春日子。今年我还是随着久违的车流北返乡梓,在青山绿水间,自度与茶农采青、酌煮的“长假”时光。

龙头茶企连着“邓姑娘茶坊”

车子从北江畔消雪岭出高速路,进入县道往西穿过大遍农田,沿20多公里山谷进入罗坑镇。五月的粤北山乡天气正好,车轮在弯弯曲曲依山裙延伸的公路上飞驰,逶迤群山和连片绿葱葱的水田,次第映入眼帘。多么熟悉的山,多么熟悉的水,我无数次往返这段山道。青山不老,流水不绝,每一次我的眼眶都饱含泪水,仿佛和这山这水有着不尽的前世今生。

但真想不到,这两市三县交界、汉瑶同居的秀美山乡,曾经是有名的“老、少、边、穷、淹”的贫弱地方。10年前,全镇GDP不足六七千万元,人均年产值徘徊在三四千元;山林特产有些名气却常常滞销,10元一斤干茶也愁卖不出去。这几年变化可大喽,还是原来的青叶,收购价平均每斤也在10元左右,茶干再没有低于六七十元一斤的。而且好的、珍稀上品已达数百元,甚至上千、上万元,堪称神奇。加上独有的自然生态和南岭乡村风貌,吸引了许多山外游客。作为外出的本乡人更是思乡心切,总想投入故土怀抱。

车子经过罗坑水库继续往前走,不经意打开车窗,花香清气扑面而来,一下子把整个车厢吹得“扑扑扑”作响。正在吸吮与赞美中,又看见山路两旁相拥的树木像夹道欢迎游子回来的乡亲,一片片洁白的油桐花、山栀花洒落在潮湿的水泥上,铺成粉白而美妙的花路,真不忍心随风辗过呀。还好转过缓坡,正对着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包,山腰上“雪花岩”三个红色大字稳妥妥地立在其中,可谓万山丛中一滴红。“雪花岩”这个2011年春诞生的茶企,已是名声在外的广东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它当年成立即成品牌,次年扩建2000余亩茶叶基地,第三年荣获全国茶评金奖,从此带动山上山下瑶汉茶农,共同奠定罗坑镇茶叶生态产业,成为粤北一张闪亮的生态产品名片,它对茶农的影响及在当地茶界的位置可见一斑。

还没领略完大茶企浓浓春色,车子已到中心坝村委附近。只见路旁一幢别致小房,门右侧挂了小小的门匾,停车一看“邓姑娘茶坊”五个字跳入眼帘。哦,又一间小作坊开张,我心里高兴着。恰好茶坊门打开,看见一位年轻健硕的女子正在弯腰侍弄着丛丛茶苗。她,不正是村里小表嫂阿群吗?“对,我是阿群呀。表哥你回来啦?”阿群起身擦着手轻快地招呼着我。

我猛然想起,去年春的一天,阿群独自一人持着镰刀上山培茶的身影……她先生外出务工,育有一双儿女,正在上读小学,平日里她和家人一起耕作五六亩水田,同时照顾好家公、家婆和邻村的老父母。她还利用“朝头夜尾”的时间,在自留山上栽下20多亩茶苗,松荫下长势良好,除部分茶青卖给厂家外,她要亲自试试在茶厂和合作社学到的炒茶工夫,试图做出自家干茶卖出个好价格。这不,小茶坊就是在娘家宅基地建起的。勤耕乐种,多么本分的又一代山里人呀。

闲聊得知,阿群小茶坊去年冬建成,已申请了营业执照运作起来。小电锅炒制的新茶,颜色淡绿、闻香品甘,很有罗坑茶的特点。但刚起步困难不少,技术和客源还不稳定。她想学网上销售,但验证过不了关,还担心“上面时不时检查造访”。阿群年轻能干,在家门口遇上的困难,正是许许多多年轻人怀抱梦想走向市场的第一道门坎……我思忖着,没有什么捷径替代乡村新生力量的嬗变,相信她不断提升,经受“成长烦恼”的磨练,从小茶坊飞出金凤凰。

离开“邓姑娘茶坊”,车子转弯直驰,一片白云慢慢飘过,抬头看见“平岗领手工茶厂”的牌子牢牢竖立在村头屋脊上。又听说靠近罗坑大草原的“仙露茗珠”茶厂规模不小,也赶在春季建成正式开张运营。我许诺抓紧时间去探访和祝福他们。

打工“瑶仔”办起高山茶园

在乡村的家过了一夜,早上被虫鸣鸟叫吵醒,走出门外满目葱茏、松风阵阵。虽然休息的时间很短,但人很精神——乡亲说山里空气有“营养”。趁着这难得的好天气,我拨通瑶胞信卫的电话,今天要上花蕉岩,再看看他家的高山茶地。

信卫姓黄,在家五兄妹中排行老二。他说自少生活在深山,父母早逝,几兄妹全靠奶奶艰难拉扯大。记忆中就是靠一块多钱一斤的茶叶支撑童年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对茶叶一直有感情。信卫个子不高,敦实有力,一口整齐的牙齿,笑起来很精明的样子,看不出是个“只读了两年一年级”的瑶山汉子。听说我要实地参观茶地,他知道小车上不了高山,就骑着摩托车“嘟嘟嘟”接我来了。

第一次参观他家茶地是前年秋天的事。因为,近几年罗坑茶好生传奇,除了传统甘苦的“蒋公黄茶”外,不经意间弄出个“杏仁香”红茶,一枝独秀,颇得专家、茶界赞许,也让罗坑茶像“寒门火烧”持续火爆。可惜,野生茶散落在连绵山崖,采摘艰辛,炒制成本高,难以规模生产。我就琢磨:能否作为珍稀品种育苗转化,或引导瑶山茶农就近移植扩大产量呢?无意中听闻,已有本地瑶民在自留山地移种了不少大叶山茶,面积最大的就是信卫家。因此,我瞅准一个周末时间爬上了他的茶地,当面听他的故事和想法。他露出白牙带笑告诉我:自己年少家穷,很早就走出大山,在外打工10多年,从事过多项业务,拼命攒了点钱建房成了家。但缺少学历、技术活做不下去,越来越感到心里没底。恰好六七年前回了趟罗坑,看到茶叶生产已发展起来,而且自己熟悉的山茶收益可观,很受鼓舞决心回来大干一场。可囿于曾经的教训,家里的兄弟担心茶叶发展是一时之兴,不同意他重蹈祖辈艰辛的老本行。

信卫有自己的眼光和想法,看准罗坑茶发展趋势,顶着兄弟们不作长远打算的压力,率先在自留山垦山移植。“前几年可辛苦啦!爬山越岭,又搬又垦又种。钱不够坚持不了,就打工补贴。”他自小在花蕉岩山长大,每年春冬一身泥一身水从高山上移栽小苗。皇天不负有心人。慢慢地迎面两个山坡都布满了新的茶树。村里人看他劲头大,茶地一天天变成茶园,也跟着新栽或扩种不少“茶头”。放眼望去,陡峭的山地上连片茶树一株株摇曳在山丛中,一直延伸到间杂灌木与岩石的山顶。山风一吹叶子“沙沙”作响,似乎在呼喊不远处正在流动的云彩,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诚然,当时茶地开发还比较粗糙,山高缺水、势陡难持,入秋后白蚁等虫害严重,这都令信卫一家喜忧参半。在交流中,我十分肯定他的思路和步伐,鼓励他边干边学边完善,坚持下去,一定能办成“响当当”高山茶园。

这次重登茶山,上山小路已经修好,简易、弯转的水管正向茶树渗滴。山脊一侧也盖起了亭子,既可存放工具用品,还可避风挡雨和短暂休息,远远看去蛮有野朴的美感。请来的几位村民正在四周挥镰清理杂草,看得出一个峻峭的高山茶园已然成型。我问信卫这两年茶园收成如何?“每年三万多吧。”他告诉我,这里的茶青质量很好,附近茶厂都按纯野生原叶计价,销售没有问题,就是产量还不高。“加上有人看中我的茶种,就转卖点茶果、茶苗,也收入好几千块吧。”经过几年努力,这瑶家茶园已开始产出走上正轨。“那还有什么大的困难和想法吗?”我在前头回头问信卫,他擦着汗说,就是收入还不够多,很多事等着钱用。想了想他又说,村镇里干部还算关心,亲自来看过这片山茶,指导我办理了家庭茶园。但快两年了补贴、贷款什么的都没有。注册登记没有什么用,有人劝我干脆注销掉算了,以免将来要缴税交费。“你是税务局的同志,可要多关心我们哟。”

山里人勤奋真诚,有天生的远见与敏锐,在收入方面也有活想法。但如何看待眼前、局部利益,如何处理公私关系等,仍然需要更多的宣传、辅导。我招呼信卫就地坐下,与他分析目前状况:除了耕作其他山林作物外,40多亩茶地已足够你夫妻俩管理,把它管好了收入自然会增加。而且,还会为后辈留下茶园产业,很有盼头。但急不得,钱再多也不会觉得多,关键要用好、勤俭持家。看他用心听着,我又补充道:如今,你种茶的努力得到有关部门认可,说明方向和路子是对的,风调雨顺应该感恩呀。我劝他保留注册登记,并从专业上提出“自产自销”享受税收等优惠的建议。我承诺帮助这片茶园成为示范点,以启发和带动更多的山里人。为了不打扰信卫,我顺手买下刚采下的茶青,赶在中午前离开了挂在陡坡上的茶园。

第二天,按照罗坑大叶青的做法,经过萎凋、晾晒、杀青、揉捻和渥堆、烤焙,我们提前品饮了信卫高山茶园的毛茶:色红气香,入口甘甜,本真风味鲜明。尤其是醇和的亲切感,令人喜爱难忘。喝了它,谁会怀疑打工“瑶仔”的高山茶园不会成功。

合作社解忧茶农敢担当

又过了一天,“五一”节的行程接近尾声。连续几天跋山涉水,深入多家茶企、作坊,又会见了节日值班的镇领导,倾听谢书记、罗镇长有关罗坑“生态茶叶+”行动计划,以茶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宛若呈现眼前。这次回乡看到、听到许多茶人、茶事,看起来简单,在成熟的茶区更算不了什么,但在罗坑这个偏僻山区来看,不但新鲜而且意味深长、感喟良多。

从2011年春节后算起,不知名的罗坑茶像“船底顶”高山上流水一样,往东闯西寻找自己的出路,呈现“大茶企顶天立地,小茶坊铺天盖地”的发展模式。可以说,以家庭为依托的小茶坊与龙头企业一起,为罗坑产业化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在交流中了解到,由于受生态保护约束,特别是在严格的市场监管下,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小生产方式,不断遇到了一些难题,不知走向何方?原因是小茶坊条件不足,无法取得食品许可证。瑶族村几位制茶小伙唠叨:“没有它,小茶坊开不了网店,上不了货架,成不了品牌。”他们打听到取得食品许可证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场地、厂房和标准的设备、管理人员,即使平常检测、包装、辅材都要层层消毒,实行“封闭无尘化”管理。小茶坊主掐算过,没有两三百万厂房、设备的投入,那食品许可证根本办不了。这可要让刚刚起步的小茶坊断送在自家茶树下呀。

实施食品许可制度,是政府确保食品安全的一把利器。我在沉思、嘀咕:有谁或者哪个部门担当,大胆探索一条既符合市场监管,又兼顾弱小茶农生存发展的新路吗?有,大甘春合作社“小林总”已经行动了。还是参与合作社小伙灵通。傍晚时分,我上门拜访大甘春合作社的“小林总”。原来他是罗坑本地人,读书毕业后曾在国有大型银行担任信贷工作。后来,凭借专业知识下海自谋职业,成为多家公司法人代表。他热爱家乡,从茶叶定制、创牌中起步,渐渐成为罗坑茶发展的新力量。交谈中得知,从上年春开始,“小林总”了解到小茶坊的运营瓶颈,便决定腾出400多平方米房产,重新打造成正规茶业,从茶青溯源起步打造品牌,放开大门让有基础、自愿接受监管的小茶坊以本公司名义对外宣传营销,目的是解决小茶坊上网开店、上架销售和外出参评、交流等困难,扶持小茶坊轻装上阵。“小林总”介绍,公司正着手对近10户小茶坊进行辅导与协议,不收大伙一分钱,相当于为小茶坊解决了上百万元的投资,自然响应热情很高。我追问他除了勇于担当之外,如何防范诸如“以次充好”、推脱责任等内在风险?他表示已作充分考虑,并争取区市场监管部门指导支持,倾听基层一线心声,永远助力市场活力。他说,这肯定是一个有风险的探索,但没有退路,我们自己不做谁来做呀?他又指出,“合作社+”的模式已发展很久了,应该注入新的内容与动能,以进一步吸引、稳定合作社员,回过头来抱团把市场做活。“至于小茶坊,以心换心,我相信乡亲素质正在提高,一定能对市场、对公司、对自己负责。”大道废有忠臣。作为企业代表,“小林总”更像一名为政者,对市场与责任风险有清晰认知。这种无私为商、为乡的精神,令我内心敬佩。

仲春欲夏,万物竞长。

“五一”长假过去了,但我的思绪还在延伸。罗坑茶乡此刻的喜乐与酸甜,或许是当下中国一个缩影,它的未来充满变数与遐想。只要你坚毅奋发,良心做事,不管什么困阻与迷茫,都会成为年丰景顺的开始。处物茶色,苍天轮回,下一节假日我还会回来。

新闻推荐

省教育厅举行线上接访活动,解答校园安全、招生考试工作相关疑问高中学考成绩长期有效

羊城晚报讯记者孙唯、通讯员粤考宣报道:7月31日,广东省教育厅举行网上在线接访活动,就学生思想教育、校园安全、招生考...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春夏间走进罗坑茶乡)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