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 江瞭望
针对有广东省政协委员提出取缔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学科类培训班的提案,省教育厅近日回复时表示,目前暂不具备完全取缔的条件。理由有三:人民群众对课外培训班有着强烈需求;校外培训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对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校外培训班对促进消费、支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应该说,省教育厅给出的每一条理由都是过硬的。就拿群众的“强烈需求”来说吧,我想用一个小例子来佐证:在某次聚会上,一位资深媒体人说,他的孩子五年级才报某知名课外辅导班(该培训机构号称小学生经过培训之后,“小升初”语数英三科考297分属正常发挥,每科只失1分),别的家长一听,就告诉他五年级报班太迟了,孩子一入小学就该报。社会对校外培训的需求有多强烈,不难窥斑见豹。
经济分析认为,公共决策者通过“社会福利函数”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无论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创造就业机会,还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课外培训班都为社会福利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泛滥成灾的校外学科类培训,对中小学生乃至中小学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负外部性。比如,侵占学生休息和锻炼的时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加剧应试教育的竞争度等等。与经济上创造的“正福利”相比,这些体现在中小学生身上和教育事业上的“负福利”也不容小觑。
从地方层面看,指望某个地方先行先试,取缔校外学科类培训班未必行得通。省教育厅在答复中提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是规范这个秩序,而不是要关闭校外培训市场”。国家层面的态度很明显,即规范是正途,取缔不符合要求。同时也说明,针对校外学科类培训班,规范也好,取缔也罢,也要全国一盘棋才行。遏制剧场效应,就得让所有观众都坐下来,否则就不公平。
从教育层面看,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倒逼校外学科类培训班转型是可行的。可以说,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影像,校外培训存在的问题,部分责任在校内。因此,规范校外学科类培训班,也应在校内下功夫。比如,推进“小升初”选拔制度改革,取消各种形式的选拔考试,从根本上杜绝各种“超纲现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百分百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进中考和高考制度改革,以中小学课标为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
只有让看得见的分数变成看不见的素质,那些以分数为安身立命之所的校外学科类培训班自然就要跟着转身。
◎连海平 媒体人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孙唯、通讯员粤警院报道:7日,广东警官学院转发广东省公安厅政治部通知,发布了广东省2020年公安普通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