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了雨会“湿”,怎么说吃了生冷东西也会有“湿气”、空调吹多了也“湿”,精神疲惫困顿、消化不良也是“湿”?“湿气”到底是什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黄穗平教授前来解“湿”。黄穗平提醒,“湿”也有不同体质类型,要对症祛湿;还有些人根本就用错了食材,所以没达到效果。快来收好黄穗平的祛湿秘籍——
百病之源“湿”从何来?
“湿气”可说是广东人的高频词。中医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病因之说,在岭南地区,“湿”可谓六因之首,百病之源。黄穗平说,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而湿的来源一样有内外之分。
从外部环境看,岭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不分明,雨水多,地表含水分高,加之气候炎热,湿受热蒸,因此长年空气湿度偏大。
从人体内部环境看,本来热的时候人体出出汗很有好处,可现代人夏天多用空调,不出汗,会导致皮肤毛孔开闭功能失常,“湿”无法排出体外,会引起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损伤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
另外,爱吃冷饮也会导致水湿代谢受到阻滞;食物过于油腻,过食肥厚食物,摄入的能量远远多于身体所需,也易聚湿生痰,引发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
精神因素也是“内湿”的源头。生活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出现脾虚征象,也会导致湿气。
为什么“祛湿”没效果?
湿气重会引发很多身体不适的症状。如果一段时间疲劳困顿身体沉重,关节疼痛、如厕不如意;又或者口干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头皮油腻脱发、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多半都是湿气聚集了。很多人觉得此时应该祛湿,但也有人觉得祛湿没什么效果。黄穗平提醒,不少人确实没有掌握祛湿的正确方法。
1.赤小豆红豆要分清
湿气重的感觉不好受,有些人喜欢煮点红豆薏米来祛湿消肿,但往往喝了一段时间,湿气一点没去,还觉得身体越发地肿了。其实,90%的人煮红豆薏米粥,食材都选择错了,所以湿气才祛不了。
真正有祛湿消肿作用的不是红豆,而是赤小豆。只有用对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2.虚寒体质不宜直接用生薏米
薏米属于淡渗利湿药,但性偏凉,对于脾虚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光用生薏米就会损伤脾胃,而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脾伤了,湿气更加排不出,越祛湿反而身体越湿。煮之前可以将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黄色,把寒性减去,就能避免对脾胃的损伤。
3.湿气侵体四时有不同
祛湿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性质以及各种常用的祛湿法。寒湿、湿热、暑湿、风湿所用祛湿食材有不同偏重,最好先找中医师辨识一下体质和湿气的类型。
四“湿”常用食药材如下:
寒湿:干姜、陈皮、砂仁、草果、艾草、花椒。
湿热:赤小豆、薏苡仁、水芹、玉米、鸡骨草。
暑湿:白扁豆、冬瓜、荷叶、西瓜翠衣。
风湿:五指毛桃、巴戟天、北木瓜、白芷、桑枝。
新闻推荐
东莞某加工贸易企业近期出口了一批液晶显示器,受海外疫情影响等原因,应收账款账期较长,造成企业日常运营资金紧张,急需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