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需求持续回暖,中国出口强劲反弹。海关总署9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88万亿元,增长6%。其中,出口1.65万亿元,增长11.6%;进口1.23万亿元,下降0.5%。出口增幅不仅刷新了疫情暴发至今的纪录,更创下去年3月以来新高。受出口形势大好带动,前8个月我国外贸总值突破20万亿元,出口额年内首次恢复正增长,增幅为0.8%。
■新快报记者陆妍思
纺织品出口大涨37.8%
按品类划分,今年前8个月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其中,机电产品6.47万亿元,增长2.1%,占出口总值的58.5%。同期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7375.5亿元,增长37.8%;塑料制品3565.3亿元,增长14.5%。但服饰出口下降较明显,其中服装5813.3亿元,下降10.2%;鞋靴1524亿元,下降25.2%;箱包887.4亿元,下降26%。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中国出口额持续大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不少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重创甚至“停摆”之际,中国产业体系率先恢复正常运转,出口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进口方面,光大宏观认为,全球产业链持续受冲击、农产品进口放缓两方面因素导致进口下滑。其中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量虽增但价跌。如前8个月我国进口原油虽增加12.1%,但由于其进口均价暴跌30.1%,导致进口额不升反降。
广东口罩日产能翻30倍
在出口的亮丽成绩单上,口罩等防疫用品表现突出。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疫情以来,广东医用口罩产能占全国份额最高,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从疫情前的26家增至目前逾500家,日产能从146万个增加至近4500万个,翻了30倍。
从事防疫用品生产出口逾20年的广州福泽龙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月华向记者介绍,疫情发生后,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公司所有产品转为内销,优先保证国内的防疫物资供应,自4月开始逐渐恢复出口业务,目前月产能达到约5000万个,较疫情前增长超过4倍。
不过光大证券表示,防疫物资出口贡献呈下降趋势,8月两大类防疫物资(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对总出口的贡献为2%,较7月的2.5%进一步下降。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晓敏则分析称,中国今后出口“远虑”多于“近忧”。一方面,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疲软导致的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和资产负债表恶化,将制约外部需求的修复进程。另一方面,随着同类国家渡过疫情高峰,并逐步复工复产,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的替代效应、出口市场份额都可能会回归常态,进而弱化对总体出口增长的支撑。
新闻推荐
文/羊城晚报记者林清清白露过后,南粤暑气余威尚盛,又兼雨水甚多,长夏的日子会相应延长。夏秋转换之际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