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奇{作家 广州}·居游美国
我给女儿立的规矩之一,是18岁之前不起英文名,18岁之后则由她自己决定。孩子表示不满:为什么别的同学都可以有英文名,只有我不可以?
我应该怎么跟她解释我们这一代人关于英文名的心路历程?话说二十年前在国内某著名外企工作,初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起英文名。而现在在美国跟当年的同事重聚,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抛弃了英文名,仿佛那是一个笑话,急于撇清——风水轮流转,最流行的事物总有一天会变得不合时宜。
至于当年起英文名的初衷,除了在特定环境中的随波逐流之外,我居然是怀着“与人方便”的情怀。倘若你告诉老外你的名字叫诸葛曦寰,他们就蒙了。下次见面时他们会很友好地跟你点头或招手,但真的很难跟你熟络起来,因为他们记不住你叫什么。
耐人寻味的是,给自己起英文名这件事,除了中国大陆之外,通常只在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和新加坡比较常见。而在日本、印度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例如我的日本同事表示:“如果你记不住我的名字,那是你的问题,你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应该由我改名字来迁就你。”多年之后重新想起这句话,不由得感慨:需要很强大的国力和很强的自我认同感,才会有这样的底气。
起英文名这件事,本质上是一种在文化上被殖民的心态:对自己不自信,希望融入更强势的主流文化。而当你身处美国的时候,你对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反而特别在乎,名字则是身份认同的第一步。想明白了这一点,大家便纷纷对英文名弃之如敝屣。
不过呢,用中文名有的时候也会给自己带来不便。女儿的名字叫朱孔阳,刚进美国学校填表的时候看到“昵称”这一项,就填了她中文名最后一个字的拼音Yang。当时我觉得这个昵称发音简单,听上去像是Young,对外国人来说非常容易记住——我承认,总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被记住,这是一种强迫症。从此以后学校给她发的所有考试成绩单、奖状什么的,都写着Yang Zhu——美国人头脑很简单,他们每天叫你Yang,写你的名字时就在它后面直接加了姓,至于中间那个Kong字,他们把它理解成middle name(中间名),而中间名是可以忽略的。
在经历了关于名字的种种之后,我那些在美国生娃的朋友给孩子起名的时候都深思熟虑,力求全面。他们把英文名和中文名一起放进正式的名字里,中文名就当做中间名:例如一个孩子的中文名叫李麻花,英文名叫玛丽,那么她在护照上的全名就叫Mary Mahua Li, 简写为Mary M. Li。好吧,这确实是我能想到的最完美的方案。
新闻推荐
▲EU5R550的续航里程在国内纯电动汽车量产版中遥遥领先。EU5R550是配备达尔文系统的首款落地车型。作为国内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