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西湖路夜市灯光。
如今的广州之夜灯光璀璨。广州供电局供图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从1888年第一盏电灯到2018年一张现代大电网,130年中,电力与广州,共同成长。一家国际领先的供电企业日夜运转,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超级城市,巍然挺立。
给广州城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是改革开放。最近的40年里,发生了这样一种渐进式的变化:工业快速崛起,文化日渐繁荣,万家灯火通明,长夜光亮如昼。
电网与城市共成长
1980年代中后期,广州最高负荷在60万~80万千瓦左右,对当时的社会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企业经常“开三停四”,电力最紧张的1992年、1993年,甚至“开二停五”。繁华的北京路,每个商户门口都摆着一台发电机,随时应对停电。
1990年代,电厂建设向外资开放,运营20年后转为国营。1995年以后,广州就再也不缺电了。
跨过世纪之交的广州,发展进入快车道。2007年,广州供电局被南方电网公司设为“争创世界一流”试点单位,当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就从24.51小时下降到13小时,2008年开始则“跌破”两位数。到2017年降至2.2小时/户,近10年时间减少了91%。广州供电局披露,预计到2020年,全市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50分钟,中心城区不超过30分钟,供电可靠性达到国际一流。
改革开放40年间,广州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由1978年的1.3亿千瓦时,到2016年的107.15亿千瓦时,上涨了近82倍,而每度电支撑广州GDP的贡献值也由1978年的1.87元升到2017年的24.7元,增长了13倍。
2018年广州电网最高负荷1679.1万千瓦,充分满足社会用电需求。
截至2017年底,广州电网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34座,其中有88座超过四分之一是在“十二五”之后兴建的;输电线路长度7433公里——这几乎相当于从广州到拉萨一个来回的距离,广州电网的规模,已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电网,像一个有生命的躯体,跟着这座城市一起舒展。
争创世界一流企业
广州电力布局的巨变,在10年间与广州“城变”布局几乎一致。悄无声息中,电力发展不仅赶上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还成为了城市拓展行伍里的“急先锋”。
以承办亚运会为契机,广州的城市建设加速在2010年冲至顶峰,广州供电网络的发展也在十年间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30年前捉襟见肘地“停电调控”,而是紧迫余裕地“创新发展”了。这一年,花城广场、“小蛮腰”广州塔的灯也亮起来了,广州的“城市客厅”打开大门,华光闪耀。
2016年底,广州供电局开始着手建设8个示范区,中新知识城、南沙自贸区、琶洲商务区的供电可靠性目标是每年每户停电不超过2分钟,而另外5个示范区的目标则是不超过10分钟。从这些示范区运营中获得的经验,在未来将根据现实条件有梯次地惠及其他区域。
2017年,广州供电局连续17年在广州市社情民意调查中获得第一名,连续9年在广东省社情民意调查中获得第一名。
2018年,广州供电局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未来,电力作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资源,广州供电局将继续贯彻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加快转型成为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
改革开放的40年,是电力发展腾飞的精彩见证,是国运蒸蒸日上的缤纷注解。这些灯火,聚拢着世界的目光,测量着城市的温度。而万家灯火的璀璨,离不开南方电网人的片片深情。
新闻推荐
□文信息时报记者郑晓玫广州将再新增16座地铁枢纽综合体。据“广州发布”官方微博宣布,为推动《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