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
众所周知,上市企业数量多少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广州金融发展不俗,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总体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相比于金融机构的实力,广州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在全国排名并不靠前,金融类上市企业较少,上市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来做大做强企业的案例不多。
广州金融大而不强的原因在于,广州部分民营企业上市意愿不太浓厚,有小富即安的心态,不少企业认为,无需上市也可以让企业正常运营和盈利,它们未能认识到上市是企业规范化运营的过程,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让城市市场主体逐步规范化,是广州近日出台《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2020-2022年)》目标之一。企业申请上市,需按照证监会和股票交易所的相关条例和规范进行,这相当于企业朝着一个统一且可量化的目标前进,不管上市是否成功,企业在申请上市过程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股份制改革、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主营业务的梳理、研发和专利申请等都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朝这些既定目标努力的企业越多,证明这个城市的市场主体越来越走向规范化。
此次政策亦提出,到2022年,争取高新技术企业和IAB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增上市公司占全市新增上市公司的比重超过30%。这彰显了广州下大力气借企业争取上市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心。但目前,广州面临的挑战不少:如果完全摆脱对石化等行业的依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在广州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况下,广州在稳增长方面就会失去动力;若传统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依然较高,也有可能给市场一个信号:广州依然依靠传统产业而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推动经济增长,那些从事新经济、新产业投资、研发、运营的人才和资源就不会向广州集聚,会制约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上市的进程。
要打破这个“两难”局面,广州需要花大力气在IAB、NEM等领域进行盘点,找出有一定规模、有一定运营理念,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较强经营团队和技术团队的企业,并说服这些企业积极走资本市场道路尽快上市。如果在短时间内,广州有一批从事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上市成功,那么资本市场“广州板块”就自然形成,会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向广州集聚。
在此之外,要想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广州板块”,仍需整合高校、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智力资源,为拟上市企业辅导,并且是在券商为企业进行上市辅导之前的预辅导。其目的是在券商及其律师、会计师团队进入企业尽职调查前,让企业理清实现上市所需准备:是企业结构重组,或是企业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的剥离等,以期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近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推动上市的注册制改革,相比审核制,企业披露信息的责任大大增加,拟上市企业如何在业务经营领域适应信息披露的最新要求是关键。对此,广州不能仅仅依靠提供奖励来鼓励企业上市,更要引导企业在上市之后持续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广州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服务,才能最大限度推动企业上市。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蒋偲)记者昨日从深圳市洁净行业协会获悉,2020(广州)国际防疫物资全球采购交易会将于8月21日-23日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