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记者徐绍娜报道提到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史,马思聪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是古典音乐在中国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是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小提琴家和教育家、多产的作曲家,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8月17日-20日,广州交响乐团由乐团常任指挥景焕执棒,录制了一套《马思聪作品集》,曲目包括他的《第一交响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思乡曲》,并特邀著名小提琴家徐惟聆担纲协奏曲和《思乡曲》的独奏。
据介绍,马思聪完成于1944年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则是中国第一部以协奏曲体裁创作的大型小提琴作品。这部运用了广东音乐元素的开创性的作品,即使放在当下也是不可多得的“洋为中用”的范例。马思聪《第一交响曲》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极少见之于演出舞台,这次是这两部作品面世近80年来的首次大同期静场录音制作。
广州交响乐团一直注重对优秀中国音乐作品的发掘和演出,包括委约创作讴歌时代的新作品和对经典老作品的宣传推广。这次录制《马思聪作品集》体现了广州交响乐团在抢救性挖掘和传播优秀中国音乐作品方面的文化自觉和担当。
粤北是抗战时广东的大后方,南接曲江、北交郴州的坪石是当年粤汉铁路线上广东境内最北的一个小镇,彼时的马思聪任教于北迁至坪石管埠的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管阜中师时期的马思聪也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创作完成了《第一交响曲》等作品。马思聪夫人王慕理女士曾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到,常怀念在管阜中师的那段时间,她说:“环境幽静,生活安定,他(指马思聪)几个大作品,如《第一交响乐》《小提琴协奏曲》等,都在那时不吃力地完成,那可说是他创作的黄金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交响乐团此次特邀国际著名小提琴家徐惟聆担纲马思聪《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思乡曲》的小提琴独奏。据介绍,这次录音,徐惟聆使用的是一把瓜达尼尼于1756年制作的小提琴(JoannesBaptistsGuadanini1756),这把琴是艾萨克·斯特恩大师生前使用多年的乐器。
据悉,这套意义非凡的唱片,有望于今年9月3日在马思聪《第一交响曲》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地韶关坪石进行首发。
新闻推荐
“好声音”为智能会议提质 声菲特携系列产品亮相广州国际专业灯光、音响展览会
数字调音台。Dante转换接口。音箱管理器。宝安日报讯(记者谭君洁文/图)8月21日至24日,2020第18届广州国际专业灯光、音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