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州 今日越秀 今日荔湾 今日海珠 今日天河 今日白云 今日黄埔 今日花都 今日番禺 今日南沙 今日增城 今日从化
新岭南 > 广东 > 广州 > 今日广州 > 正文

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 广州试验区如何出招?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8-28 06:28   http://www.kcqsx.com/


广州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大力推进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总部建设,持续引进高层次顶尖人才,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穗商务宣供图

目前,鱼珠片区正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发展智能传感、流量经济、游戏软件等特色数字产业。黄埔区供图

广州国际金融城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广州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穗商务宣供图

建设中的广州国际金融城。受访者供图

中国软件CBD。黄埔区供图

走出科韵路地铁站,可以望见国际金融城一栋栋写字楼在“长高长大”,多个金融总部企业已经入驻;珠江对岸,琶洲连片高楼正重新绘制着广州城市天际线,腾讯、阿里巴巴等创新龙头在这里集聚;视线往东,位于珠江北岸的鱼珠雄心勃勃,其目标是将区块链学术、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每年,从大学城毕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带着梦想奔向全国各地……

随着社会逐渐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得数字经济者得天下已成为共识。放眼全国,数字经济之争愈发激烈,而广州也打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下称“广州试验区”)这张“王牌”,其目标是争当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全球优选地。约81平方公里的广州试验区更是囊括了琶洲、大学城、国际金融城、鱼珠这四地,“组团”抢占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场高段位的数字经济之争,广州试验区是何“王牌”?从今年初诞生至今,其又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尝试?发力数字经济新赛道,广州试验区又将如何抢占先机。

●南方日报记者傅鹏吴雨伦李鹏程郭苏莹

抢占先机,布下“大棋局”

放眼全国,各地“抢滩”数字经济由来已久。特别是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6地开展先试先行。各地也各显神通,杭州、上海、天津等都纷纷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数字经济竞逐不断升温。

广州将如何“出招”?今年,随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广州试验区正式走进大众视野。

广州试验区的目标高远,其战略定位是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重点区、制度改革试验田。广州试验区的目标,是成为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州也不遗余力。“一江两岸三片区”构成了广州试验区的空间格局,一举囊括了珠江东段黄金岸线的核心地段。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的广州试验区由琶洲、大学城、国际金融城、鱼珠组成,这四地都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和应用场景广泛的“尖子生”。

在珠江南岸,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重大创新研发平台以及丰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研发成果,集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企业总部,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原始应用创新示范。

在珠江北岸,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发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鱼珠片区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等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

广州已布下广州试验区这个“大棋局”,每一步“棋”也走得思路清晰。数字经济需要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创新要素的涌动,而琶洲、大学城、国际金融城、鱼珠则各有所长,集齐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必备要素。

广州试验区将这四地化零为整,一改往日各自为战的局面,未来将发挥出狼群效应,为广州决胜数字经济之战积攒产业爆发力。

携手“成团”,乘风而上

今年3月,《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明确,以广州试验区作为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海珠、番禺、黄埔、天河四区优势,沿珠江东部形成协同联动发展空间格局,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源,争创国家级平台参与国际竞争。

广州试验区不应当是物理整合,而是让琶洲、大学城、国际金融城、鱼珠携手“成团”,引发乘数效应。

站在三七互娱位于国际金融城的办公大楼20层,可眺望到珠江南岸的琶洲,未来对岸将崛起该企业的全国总部大楼。今年初,三七互娱入驻国际金融城后,该公司又拿下琶洲西区一地块。

为何在广州试验区频频布局?“我们看中广州试验区的区位优势,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有望形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完整的产业链。”三七互娱公共事务副总裁程琳表示,广州试验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将带动大学城科教资源以及科技创新资源的成果产业化,有利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产教技术融合以及企业间的协同发展。

琶洲、大学城、国际金融城、鱼珠“合体”,产业互补、片区联动,进而形成协同发展的规模效应,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红利,更聚合了区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产业、人才、科技要素聚合。程琳期待,随着广州试验区各片区的联动发展,把不同行业业务、技术以及人才等创新资源、科教资源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同频共战、开放共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网络的新蓝图。

盘点今年以来的重大项目建设,不难发现,除却创新要素的软联通,广州试验区内交通等配套的联通也在加速。

近日,位于天河东部的茅岗路北延段(一期)项目正式开工,这条打通天河智谷片区交通动脉的主干道备受关注,未来将实现鱼珠、国际金融城、琶洲的快速连接。

在编的琶洲中东区控规中,已经规划3条地铁线、2条过江隧道,分别是8号线延长线、23号线、28号线,以及鱼琶隧道、琶洲东隧道,均意在打通“任督二脉”,为各片区合体联动打基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四地的互动才刚刚开始,其合作的广度、深度正不断加强,携手“成团”的“一江两岸三片区”正乘风而上,其未来可期。

双核联动,逐梦全球

广深“双子星”各有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

去年9月,广东省启动建设第三批省实验室,其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引人关注,按照“两点布局”模式由广州、深圳联合共建。

今年,两家实验室都不约而同向世界“招兵买马”,广下“英雄帖”,更让人对两大城市在同一领域携手并进增添了一分期待。

“双子星”在研究领域上各有侧重。位于广州试验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下称“琶洲实验室”)提出“突出基础,原创技术,驱动产业”,既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同时也要把应用落地,目前布局了四大方向:智能制造、智慧健康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金融;而深圳则围绕传感器与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展研究。

可以预见,在“双子星”落地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带来新业态增量之时,也将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释放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我们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最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也要把应用落地的模式做好,让琶洲实验室起到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建立我们的特色、建立我们的核心技术,服务于国家战略。”琶洲实验室“掌门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说,他们将推动广州及至全国整体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广州兴起全球从未出现过的产业应用示范。

在实验室布局“双子星”的背后,是广深“双核联动”,共谋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一隅。尤其是龙头企业,纷纷提前布局想搭上“双核联动”这艘大船。

2019年12月,广州与华为公司签订“鲲鹏+昇腾”的产业战略协议,推动广州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今年5月,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以及通用软硬件设备测试中心正式成立;8月22日,腾讯宣布将在广州黄埔设立腾讯数字经济产业大湾区基地,助力该区打造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打造“未来城市”创新型示范样板。

“比亚迪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坚定看好广州试验区的广阔未来,比亚迪绿色大交通将为老城市注入新活力,为海珠区乃至广州市的绿色出行贡献新力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选择在广深两地布局。

广深“双核联动”,也是广东冲击世界数字经济版图的新“起跳”。

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占GDP比重快速提升,正成为竞争新制高点。在中国,过去20年里,数字经济规模实现了25.1%的年复合增长率,是GDP年复合增长率的3倍,成为2018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排名第二的国家。

广东是其中的佼佼者。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广东省数字经济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产业数字经济融合方面更是以40%的占比规模领跑全国。

从实体经济来看,广东制造独步中国;在软件开发领域,广东独立软件开发商数量庞大,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与北方地区、华东地区共同占据全国52%以上的市场份额;在5G方面,广州、深圳等地已率先在全国建设布局5G网络,广州将在年底前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2022年将累计建成5G基站8万座。

这意味着,广东有条件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凭借广深“双核联动”,广东更有条件建设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这一点从“双子星”之一的广州,连月来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方面的频频动作中可见一斑。

3月29日,广州发布了国内首个针对“新基建”产业的政策。一天后,《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获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紧接着,广州举行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

有规划、有空间、有政策、有动作,广州数字经济的发展值得期待,而坐拥“一江两岸三片区”的广州试验区将是广州乃至广东角逐全球的有力支持。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所言:“广州试验区将会持续引领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

广州试验区建设进度表

从1月份广州试验区建设方案印发,到3月底总投资超5800亿元项目的集中入驻动工,再到8月中旬广州提出打造“三个一”创新支撑体系……大半年的时间里,广州试验区从蓝图变为现实。目前,广州试验区的建设进度行至何处?

琶洲龙头企业支撑作用已初显

海珠区(琶洲核心区)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重大创新平台,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将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和应用创新示范。该片区还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总部建设,持续引进全球领军企业,加快打造创新型数字经济总部优势集群;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持续引进高层次顶尖人才,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

7月初,唯品会项目成为该片区首个交付使用的项目。此外,琶洲核心片区还有20个项目正在推进建设中,其中阿里巴巴、环球市场等8个项目已封顶,腾讯、科大讯飞等6个项目正在主体建筑施工,广发基金等6个项目正在基坑施工;环球市场、阿里巴巴、华邦等5个项目预计2020年底前将陆续入驻办公。集聚在该片区的龙头企业已发挥出支撑作用,今年上半年带动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7.79亿元,增长48.6%。

国际金融城率先印发建设实施方案

天河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为主打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7月30日,天河区在广州试验区涉及的四个区中,率先印发推进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谋划推动20项工作举措、40个近期项目,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目前,天河区正高起点打造“1+3+N”数字经济发展载体(1个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片区集聚核,天河智谷数字生态示范区、天河智慧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区、天河中央商务区数字经济高端商务区等3大功能片区,若干个产业应用标杆示范企业载体)。从数据来看,1—6月广州国际金融城完成投资额52亿元、同比增长41%。

鱼珠集聚数字产业企业近百家

黄埔区(鱼珠片区)加快建设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支持企业加快对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等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科研院所,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黄埔港千年古港、良港优势,推动航运、贸易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沿着珠江临江带,鱼珠片区正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带。目前,该片区洽谈软通智慧总部等重大项目33个,实现昕动出行等6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建设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落地建设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该片区内产业研发机构现已达到14个。鱼珠片区还在推动百度阿波罗项目落户,打造面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软件平台;引进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打造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平台。此外,鱼珠片区内已集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企业近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

大学城打造湾区学术交流交往高地

番禺区(大学城片区)充分运用大学城丰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加快培养高端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以应用为导向,全面推进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广州正在发挥大学城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核”。同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化创新创业条件氛围,进一步发挥大学城战略作用。

为此,番禺走好“建”“优”“引”“扩”关键四步。片区谋划分两期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总投资42亿元;该片区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特色营造”原则,保留11处原始生态林,规划建造8个生态公园及3个临江湿地公园,绿地率达55%;片区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产值效益高的高成长性企业项目;围绕大学城中心湖公园规划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学术交流交往高地,为广州试验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数读

广州数字经济的产业底气

软件和

信息服务业

广州是中国软件名城,2020年1—4月,广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438.62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4月份当月收入同比增长9.69%,信创产业发展迅速,集聚了龙芯中科、五舟科技、中兴新支点等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基础软硬件企业。

数字创意产业

网络游戏规模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直播行业有YY、虎牙、CC三大知名直播平台。网易云音乐是国内第二大在线音乐品牌;酷狗音乐2019年收入123亿元,1—4月营收实现11%的增长,专利申请总数达1100项,正版曲库达到1700万首。

大数据产业

本土大数据企业快速发展,汇量信息、万丈金数、互动派、佰聆数据、拓尔思、思迈特等13家企业入围2019年广东省大数据领域软件业务收入前20家企业名单。有米科技等6家单位研发的案例成功入选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百家大数据优秀案例”。

信息基础设施

广州固定宽带接入用户576.2万户,其中光纤接入用户529.6万户;移动宽带用户3002.2万户,其中4G用户2751万户,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建成5G基站24272座(含室外站、室分系统和共享站点,较2019年底新增4026座,广州电信9108座、广州移动6946座、广州联通8218座),建成数量全省第一;培育5G应用130余个,其中57个列入广东省首批5G融合应用清单。

工业互联网

全市2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接入企业数量达430家,在全国五个顶级节点中领先。成立广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支持161家工业企业成功申请并兑现“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全市共有128家供应商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居全省第一。

数字化定制

2019年,广州荣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颁发的全球“定制之都”称号,世界家居定制企业营收前五强广州占三家(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广州服饰定制依托“3D试衣+柔性生产”,最快30分钟能完成一套西服定制,埃沃、汇美依靠个性化定制保持营业收入的连年高速增长。广汽打造“APP+智能生态工厂”,将实现新能源汽车1.68万种定制组合。

数字化治理

广州市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各方面的应用,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例如,在智慧教育方面,广州共建设71所智慧校园实验校,95所省信息化中心学校,首批启动110所智慧阅读试点学校。

■样本

“广州试验区是我们发展的新机遇”

广州试验区建设新蓝图出炉后,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九尾科技”)意识到,拥有大量人才、智慧资源的大学城,未来将不仅是单纯的教育片区,而是产业与人文荟萃的综合地带。

“大学城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便于企业龙头、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在此构成完整的产学研链条。”九尾科技招聘项目部高级总监唐金良谈道:“九尾科技也将趁着广州试验区的建设东风,做好人才与企业匹配的工作。”

作为互联网招聘平台企业,九尾科技自主研发的求职产品,利用了“AI人才库匹配”技术。3200万求职者用户、147万企业用户在该产品平台发布了职位。“数据的精准匹配很重要,我们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提高了企业与人才的匹配效率。”唐金良说。

在灵活用工领域,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一代求职者,各自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群体的特征。例如,数字化经济需要高效用工、多元化用工、峰值用工;大学生则希望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对工作的自由度要求较高,且需要合规保障。

“AI技术将求职者的简历量化为数据标签,同时对企业发布的岗位也进行量化处理。二者精准匹配后,通过LBS简历发布定位系统,能够给简历发送者推送附近10公里以内的企业。”唐金良表示。

当前,大学城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学子。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九尾科技可以为他们就近匹配合适的企业。唐金良认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才集聚地"变身"产业高地。这恰恰与广州试验区整体的规划布局一致。”

自2013年成立以来,九尾科技就将总部设置在大学城内。该企业将目标用户群体定位在大学生人群。“我们与业内其他企业的不同是,他们定位在CBD,而我们深耕于大学城。”唐金良说,随着广州试验区开始建设,公司更加坚定了在大学城发展的决心。

“广州试验区,就如同大湾区的数字产业试验田。除了技术、机制以外,人才要素对于试验区的长远发展必不可少。这正是我们发展的新机遇。”唐金良提到。

广州打出数字经济政策“组合拳”

数月来,广州接连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筹谋

广州试验区被委以重任

今年2月,《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以“粤大湾区〔2020〕1号”的文号正式印发。

广州试验区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其空间格局可用“一江两岸三片区”来概括。“一江”,是指千百年来哺育广州这座城市成长的珠江;“两岸”,是指珠江南、北岸;“三片区”,是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鱼珠片区。

广州试验区的发展蓝图也在此次的《方案》中明晰。广州试验区将被打造成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支撑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区域的发展有四大战略定位: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重点区、制度改革试验田。

到2030年,广州试验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建成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体系,在多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数字领域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全球优选地。

首发

“22条”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

3月30日,15届105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这是广州出台的首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纲领性文件。

《若干措施》基于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视角,提出了“1个目标、3个定位、22条措施”。“1个目标”即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3个定位”即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22条措施”即聚焦3个定位、未来技术、重点载体、设施完善、产业支撑、国际开放、关键要素等方面,研究提出了22条有效提升广州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和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预计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超过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治理成果。

行动

全国率先发布“数字新基建”政策

7月7日,广州市召开15届1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发布“数字新基建”政策。

《行动计划》立足助推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引擎作用,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推动数字新基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提出未来三年广州推动数字新基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聚焦“5G发展"头雁"行动”“人工智能场景构建行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智慧充电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等4大领域,实施数字新基建40条,包括17条重点政策措施。

聚焦重点领域,广州将实施5G发展“头雁”行动、智慧城市场景构建行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智慧充电设施提升行动四大行动。在支持数字新基建加快发展的措施上,广州将通过打造一批应用示范项目等行动来激发全社会投资发展数字新基建的热情,力争在新一轮科技端基础设施建设的角逐中率先起跑。

蓝图

打造“三个一”创新支撑体系

8月,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建设新蓝图已绘就。

广州提出以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技术应用示范为抓手,通过导入重大创新载体、科研机构和项目,积极打造“一个试验区、一个实验室、一批重大创新载体”的“三个一”创新支撑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为全面服务广州试验区建设,广州正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超算中心的升级改造,计划在琶洲地区建设分中心。

在此次蓝图中,“一个试验区”指的是力争把广州试验区建设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个实验室”指的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该实验室将在涉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智能互联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等4个领域布局,以提升我国人工智能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原创能力,部分解决或实质性缓解卡脖子技术问题;“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指的是将着力打造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及平台。

新闻推荐

超算广州中心副主任李奈青:“天河二号”助力大湾区建设

扫码查看系列报道■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先锋大赛·科创先锋湾区对话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下称“广州超算中心”)是国家在“十...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 广州试验区如何出招?)


 
频道推荐
  • 期期自选不守号广州大伯中797万元
  • 自救+互助“防非”,养猪人谋求共生
  • 广州仔毕聪用琴声征服卡内基
  • 光伏产品价格大降九成背后:企业借规模扩大全球抢单
  • 潮流兴起“荒野原生美”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