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请扫码进来关注
话说北宋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当苏东坡在定州任上接到贬谪英州的诰命之后,他的心情本来就很不好。加上在南迁的路上哲宗皇帝五改谪令,不断加重对他的处分,最后把他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惠州,所以他感到绝望。直到他到达清远,顾秀才向他介绍了惠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后,心里才感到安慰。
到了惠州后,令苏东坡感动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刚从码头上岸,就看见一大群百姓在欢迎他,于是发出了“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的感叹。当詹范太守把他安排到府衙的干部招待所——合江楼去居住时,禁不住诗兴大发,写下了《寓居合江楼》诗:“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诗的开头四句,总写合江楼之美。第一二句写合江楼不仅地理位置好,而且环境美,有气魄。你看,在东江和西枝江的合流处有一栋红色的楼房,高高地耸立在小山岗上。楼前是宽阔的江面,楼的周围绿树成荫,多美啊。第三四句是说,这样好的地方和蓬莱仙境无异了,这么美好的景色也许是专门为我苏东坡而“浮江来”的吧。五六句选取了苏东坡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在凉爽的秋风吹拂下,正当熟睡的东坡被楼上啼叫的乌鸦吵醒了,乌鸦在叫我起床呢。多么美好的情景啊,难怪苏东坡称之为仙境。
果然不出苏东坡所料,惠州太守詹范对苏东坡非常敬重,绍圣二年(1095)3月4日就请他游白水山汤泉。苏东坡一行在詹太守的带领下玩得十分高兴。他们游白水山佛迹岩,沐浴于汤泉,以致东坡父子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睡。当苏东坡听见小儿苏过朗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时,禁不住提笔写下了他到惠州后的感受:“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你看,苏东坡把惠州写得多美:有山有水,整座城被山水环绕;惠州的人很有修养:大家都以儒家的孔孟思想为人处世,商人诚信,农民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争斗不休。而我的门生还经常给我送柴送米,解决我无米下锅之困。这样好的地方,如果周公(姬旦)和管(姬鲜)蔡(姬度)知道了,也许要搬到这里来住啊。在这个月,苏东坡给他的好友陈慥(季常)的信中也写到:“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孔子云:"虽蛮貊之邦行矣。"岂欺我哉!”在给徐大正(得之)的信中亦说:“某到惠已半年,凡百粗遣,既习其水土风气,绝欲息念之外,浩然无疑,殊觉安健也。”可见他对惠州是十分满意的。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东坡第一次吃到惠州的早熟荔枝。当他吃了之后就赞叹不已,大赞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从而发出了“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的感叹。苏东坡认为自己很幸运,如果不是贬到惠州,怎能吃到这样好的荔枝呢?
同年9月,苏东坡到惠州快一年了。在这一年时间内,苏东坡为惠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东西新桥已动工,请建军营和提议将收税改为“钱粮两便”正在落实。这时传来了朝廷秋赦罪臣的消息,苏东坡非常高兴,游西湖的兴趣更浓了,于是写下了一组五首的《江月》诗,赞美惠州西湖的美丽,其中“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句获南宋“江湖派”诗人刘克庄大为赞赏,说是“不知若个丹青手,能写微澜玉塔图”。而“玉塔微澜”也成为西湖著名的景点之一。
绍圣三年四月,惠州太守东堂的将军荔枝树大熟,太守詹范请苏东坡来吃荔枝。因为树太高,还叫猿猴爬上树端去摘。苏东坡边吃边看,非常高兴,吃后感慨万千,诗兴大发,禁不住写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在这里说的“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发自内心的。何以见得呢?因为苏东坡在他的诗文中反复说过,惠州是山好水好人更好的地方,尤其是詹太守对他那么好,他怎能不感动呢?所以,当他知道朝廷在去年秋天大赦时独不赦“元祐党人”时,他的心情十分平静,二话没说,买下白鹤峰,建设自己的家园,打算在惠州终老。
在惠州终老,苏东坡是有思想准备的,他多次对他的亲友说:“譬如元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有何不可。”“譬如元是惠州人,累举不第,虽欲不老于此邦,岂可得哉!”所以,苏东坡对他的新居非常满意。
绍圣四年二月十四日,他从嘉祐寺搬进了白鹤峰新居,在那里他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其中《纵笔》诗就写活了他那时的生活:“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据说,这首诗传到京师章惇就说,“苏子瞻尚快活耳。”于是就把他贬往更偏远的海南儋州。到了儋州后,苏东坡还时常怀念惠州:“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春鸿社燕巧相逢,白鹤峰头白板扉”。可见惠州在苏东坡的心目中是有着重要地位的。
新闻推荐
惠州市长者服务局(筹)创新惠老助老模式 在家“刷脸”可申办长者服务卡
惠州日报讯(记者张荟婷通讯员王炜)近日,记者从惠州市长者服务局(筹)获悉,该局(筹)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针对长者群众行动不便问题,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