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中的课堂。
到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各县区预算投入2.9亿元,用于7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公办高中招生规模,新建一批民办高中,计划增加高一学位5385个……12月18日,惠州市教育局局长袁清山做客《行风热线面对面》直播室,与市民、网友在线交流,回应有关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大班额”、高中学位紧缺等教育热点话题。
明年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
自“全面二孩”政策施行以来,很多家长逐渐感受到“入公办园难”“就近入园难”的压力。在公办幼儿园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情况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惠州全市现有幼儿园780所,在园幼儿总数共22.95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21所。
袁清山介绍说,目前惠州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园的在园幼儿数接近80%,其余20%集中在民办幼儿园。为了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惠州出台了《惠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8年起全市每年新增幼儿园60所以上,新增学位2万个以上。
他表示,到2020年,惠州将实现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部举办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每个乡镇、街道建成一所规范化、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更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随着入园需求的增加,民办幼儿园收费也水涨船高。对此,袁清山回应称,普惠性幼儿园的保教费实行备案制,按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以下计算。为了保证群众利益,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费进行指导。
投2.9亿元建设7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根据市教育部门测算,惠州义务教育学位总量是足够的,甚至还有富余。既然如此,为何仍有家长感觉到学位紧张,并且“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惠州义务教育学位存在“农村富余、城镇拥挤”的不平衡现象,城镇学位供给偏紧。
袁清山表示,惠州已经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额,目前56人以上的大班额占比为7.81%,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由于城镇化等人口增加,很多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入惠州中心城镇,他们的孩子也选择在此就读。因此虽然全市学位总量够,但中心城区学位相对紧张。
为改善这一局面,惠州将大力推进城镇学校新建改(扩)建,增加学位供给。通过住建部门,强化住宅项目配套学校建设。同时,加强农村教学点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减轻城镇学校办学压力。到2020年,全市各县区预算投入2.9亿元,用于7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增教室及教学辅助用房415间,新增学位9325个,新增床位8522个。
义务教育学位需求“扎堆”中心城区,本质上是城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那么,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袁清山透露,明年起惠州将用3年时间,对山区(包括革命老区、少数名族地区)教师开展全面培训。各县区将继续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教师资源合理流动。
将扩大招生规模并新增一批民办高中
数据显示,2019年,惠州全市初三毕业生6.5万人,其中参加中考考生5.4万人。全市普通高中录取3.41万人,另约有2.8万人入读中职(技)学校。
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职校取消了春季招生,今年惠州中考人数比去年多了1.1万人,普通高中录取率63%,比2018年下降约9%。考生家长对普高录取下降关注度很高,不少人认为此前城区多所高中停招,未来惠州的高中学位会更加紧张。
对此,袁清山表示,惠城区高中停招是出于优化全市高中布局的考虑。2018年,新建的惠州中学开始招生,惠城区原来几所规模较小、办学质量不高的高中,如四中等停招高一学生。“换句话说,就是用新建惠州中学的高中学位,来置换惠城区这几所学校的高中学位,让这几所学校留出更多学位提供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解决义务教育学位的需求。”
他说,根据预测,未来两年,惠州中考考生人数每年将新增约1万人。按照广东省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预计每年要新增5000多个高中学位才能满足需求。
惠州市教育局透露,为解决高中学位紧缺问题,2020年惠州计划扩大现有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规模,增加26个班。同时,将新增一批民办高中:推动博罗宝山职业技术学校改建成博罗县综合高级中学;华南师大附属龙门高中新开设高中部;广外附属大亚湾外国语学校新开设高中部。通过一系列举措,预计明年惠州全市可增加高一学位5385个。
■相关
《惠州市中小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与港澳台学生管理办法》出台
外籍及港澳台人士子女入读惠州将享本地生待遇
外籍及港澳台人士子女就读惠州学校,均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不仅可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还可在当地参加中考。日前,惠州市教育局和惠州市台港澳事务局联合印发了《惠州市中小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与港澳台学生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实行,有效期5年。
根据《办法》,在惠州投资、就业,或在惠州与本地户籍配偶团聚并长期居住的国际人士和港澳台人士,申请随迁子女入读惠州公办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的,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
不符合上述入学情况的港澳台人士或其子女在惠州申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则与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参加积分入读公办学校的待遇。
在学费方面,《办法》明确,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入读惠州公办小学、初中,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入读惠州民办小学、初中,按照所就读的民办学校收费标准缴交学费,享受财政补助生均公用经费,民办学校在收取学费时按学期给予抵扣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
此外,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中考与惠州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在惠州初中毕业要求升入惠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就读的,须参加惠州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需填报普通高中学校志愿,享受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直接分配给初中学校的招生指标,按同等分数线录取。
■观察眼
解决入学难要扩容更要提质
对于有小孩的家长来说,学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槛”,从幼儿园到高中乃至大学,没什么比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更能牵动他们的神经。
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栋栋新教学楼,一间间新学校拔地而起。从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齐步走”,到普通高中三年攻坚行动,多管齐下为学位建设提速,以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学需求。
不过,这两年有个现象比较明显,在学校学位建设扩容的同时,惠州家长对于“上好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当前,惠州和国内很多地方一样,面临“入公办园难”、义务教育学位“城镇拥堵、农村富余”“大班额”、高中学位紧缺等问题,这些归根结底就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教育提质势在必行。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就学机会平等、教育质量均衡也是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当前,惠州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惠州不仅要补“学位之缺”,更要着力提升“学位之质”。只有数量和质量都跟上来,才能与“一流的教育”渐行渐近。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谢志清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
新闻推荐
惠州市开展岁末年初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 “白+黑”零容忍 全覆盖整治交通违法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全力做好岁末年初交通事故预防工作,12月17日至2020年春运前,惠州市将开展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