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
通讯员母其雷
民拥军情深意浓,军爱民真心意诚。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已成为一个城市政治社会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江门市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抓手,把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结合起来,把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国防、军队建设结合起来,把开展双拥工作作为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动“幸福侨都”建设,不断密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新局面。
强化双拥意识
抓好双拥工作
一直以来,江门市从落实党管武装的高度,强化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的双拥意识,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政治任务来抓,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基层单位创先争优和各级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江门驻军部队每年协调市、县两级党政班子主要领导专题议军1—2次,对双拥工作和部队建设的重大事项作出部署和安排;坚持双拥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及时解决驻军部队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党管武装意识,强化管武兴武责任。
同时,江门驻军部队每年还定期在江海区白水带公园布展全省规模第一的“百米国防教育长廊”,扩大双拥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此外,江门市结合江门实际,协调江门驻军部队出台《江门市拥军优属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兵优待金发放工作的意见》《江门市“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组织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起草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3份制度性文件,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对接,力争形成较为完备的双拥工作政策法规体系,为稳军心暖兵心发挥好双拥工作的效能。
搭建三大平台
推进军民融合
在江门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期间,除了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外,其实还有一群身穿迷彩服的军人志愿者。他们顶着烈日酷暑,撸起袖子,积极参与其中。
江海区江南街道竹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间,江门军分区协调驻江门部队官兵100余人,积极参与江门市“洁城·绿生活”志愿服务大行动活动,他们深入社区,顶着烈日迎扬尘,不怕脏不怕累,用双手清洁美化街道。
据了解,竹苑社区是一个开放式老旧社区,堆积的瓦片、砖头,花盆和破旧家具,报废摩托车等大件垃圾较多,不仅留下安全隐患,同时也对社区造成困扰。官兵们分工协作,把大件垃圾清理至垃圾车,社区志愿者则打扫残余垃圾,经过近5天辛勤劳动,清理卫生死角40处,清运树枝、沙石等建筑垃圾50余车,使竹苑社区街道、小巷面貌焕然一新,“好几处垃圾堆都是多年来累积的卫生死角,多亏了他们帮忙。”
据了解,江门军分区通过搭建军地良好交流交往新平台、双拥文化和国防教育新平台和国防动员服务保障的新平台三大平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我们每年依托"书香节"文化活动,组织国防教育大型图片展,收到良好成效;注重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协调开平市先后投入2800万元在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建设零散烈士墓集中保护区、纪念堂等设施,把陵园建成集学习、教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双拥载体,通过组织祭扫烈士碑(墓)、新兵入伍报名和欢送仪式、入党(团)宣誓、老兵退伍等活动,激发社会各界群众和驻军官兵的双拥热情。”江门军分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除此之外,江门驻军部队还做到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另铺摊子,能纳入地方经济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形成相互融合和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创新服务保障新模式,坚持“以兵为本、为兵服务”工作理念,以扶持就业为主,结合自主就业、政府安排工作、国家供养以及继续完成学业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服务型安置工作机制;协调地方政府提高现役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高原条件兵奖励金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补助金等,既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促进了社会稳定,又提升了市民国防意识、激发了预征青年参军热情,大学生应征青年比例屡创新高。
帮扶困难群众
投身抢险救灾
据介绍,江门军分区机关2016年挂钩帮扶新会区会城街道同德社区,先后投入10万元对4户低保户开展“一户一策”帮扶,解决贫困户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现实困难;2018年挂钩帮扶鹤山市桃源镇,军分区领导先后5次到扶贫点现场办公,赠送书籍、看望困难家庭和学生,并出资建设了无人售货小店,资助建设村文化广场;2018年以来,在困难退役军人中实施脱贫攻坚帮扶行动三年规划,对辖区内30名贫困退役军人家庭实施帮扶。各人武部就近就便帮扶1—2个项目,开展团以上领导干部帮助1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活动,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同时,以创建双拥模范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为抓手,协调驻军部队累计出动1000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义务献血、植树造林、捐资助学等共建共育活动,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每当江门市发生重大灾情时,地方都会第一时间通报部队,部队按程序派出兵力及时救援。
近年来,在抗击台风、洪水、森林火灾等各种灾害中,江门军分区牵头协调驻江门部队共出动官兵5万余人次、车辆舟艇6000余台次,抢救遇险群众5万多人,挽回经济损失6亿多元。
2017年8月下旬,在抗击双台风“天鸽”和“帕卡”战斗中,第一时间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820余人次投入抢险救灾,疏通道路60余公里,加固堤坝50多米,转移群众5000多人。2018年,先后圆满完成了抗击台风“艾云尼”“山竹”等任务,累计出动兵力1.1万余人次,转移受灾群众5.5万余人,加固堤坝2.5公里,清理河道22公里,帮助3000多户村民灾后重建,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誉,也凸显了驻军部队的地位和价值。
“江门的双拥工作做得很好。每年都有进步,尤其是今年,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全市数十家企业推出的拥军优惠项目,我们就觉得很好。”江门驻军部队一名军人说。
新闻推荐
第十八批广东省省级 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公布 江门市14家企业入选
江门日报讯(记者/唐达)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等四部门联合公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