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强
“吹打弹唱,打球照相,迎来送往,布置会场,领导讲话,带头鼓掌”,这是一个资深“大秀才”对办公室工作的调侃,既客观、实在,又带有幽默感,令常人忍俊不禁,令亲身经历者感慨万千!
1979年10月,我结束了“接受再教育”的生涯,被分配到化州县合江供销社工作。几个月后,因为我的书法过得去,又能写点东西,被公社党委办公室借用。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深刻地体会了上述“顺口溜”的实质和内涵。
当时,办公设备落后,缺乏交通工具,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合江是化州县的大公社,方圆几十公里,23个大队(现为村委会)、一个居委会,只有几个大队通电话(摇把子的),而且由于值班制度不健全,经常无人接电话。因此,要发通知给大队或收生产进度等都十分麻烦。如果通知大队干部开会或约谈等,我们都是用书面的形式:将通知交给供销社批发部,让他们交给大队代销店前来拉货物的人员带回,然后转交给大队。但是,遇到召开紧急会议、特急的事情,这个办法就行不通了。1980年隆冬时节的一天晚上,公社党委副书记来到党委办公室,交给我一项任务:骑自行车到沙垌岭大队,通知该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公社武装部副部长(沙垌岭大队人,在老家休假)连夜回到公社,明天早上出差。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路途又远,真是太为难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这个副书记可能窥测到我的心理,他说,叫出纳和你一起前往,辛苦了。无奈之下,只能下级服从上级了。我骑公社书记的自行车(18型凤凰,上好的车子)打上手电筒和出纳一起出发。沙垌岭大队是全公社最偏远的大队之一,羊肠小道既崎岖,又多弯,我们跌跌撞撞,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经过一番周折,才找到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家,再由支部书记带路找到那个副部长的家,将早已入睡的他叫醒。就这样,我们一行四人连夜返程。当回到公社大院时,已是万赖俱寂的深夜时分。
当时,我们还不知打字机、传真机为何物。党委办公室要发文件、通知等,只能用蜡纸刻好再油印,俗称“刻蜡板”,这可是一门苦差事。“刻蜡板”时,若用力过大则蜡纸会烂,若用力太小则不清楚,必须掌握好适当的度,这全靠悟性和慢慢摸索,即使经验十分丰富的人,也必须聚精会神、小心翼翼才能如愿以偿。好在读中学时,由于我曾获得全校书法比赛第一名,学校领导经常叫我刻文件、学习资料和歌曲,我早已掌握了“刻蜡板”的要领。被抽调到党委办公室后,这点本领也用上了。这使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书法,终身受益。但愿今天的青年人受到启发,加以借鉴。
在公社党委办室工作期间,我参与过接待来合江公社参观考察的省部级领导,接待过湛江地委、化州县委的领导,参与过组织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还组织过以机关、大队为单位的篮球赛、乒乓球赛、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真的是面面俱到,顺利完成公社领导交办的任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办公室既是“后勤部”,又是“参谋部”,仅做好行政事务工作是不够的,有大量的文字工作要做。我知道自己基础差、底子薄,而又被“逼上梁山”了,唯有奋起拼搏,急起直追,真真正正从零开始,扎扎实实地在“书山”上艰难跋涉,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努力提高“竞技”能力,以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从写通知、消息等“豆腐块”到逐步学会了写“大块文章”。同时,我还积极向报刊、电台投稿,文章不时变成各级报刊的铅印字或被电台播出,有的还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在社会上有了较大的名气。更值得欣慰的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能说会写,还改变了我的命运。1981年冬,化州县农行需要一名资料员,经文友推荐和该单位认真考核,我顺利地调入了秘书股。那时,我才20出头,便进城工作了,令很多人羡慕不已!
早几年,我光荣退休了。回顾四十多年的工作历程,我觉得在公社党委办公室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充当“吹打弹唱,打球照相,迎来送往,布置会场,领导讲话,带头鼓掌”的角色,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组织能力,增长了才干,经受了磨练,受用了几十年。因此,我几次“被”组织调动,更值得高兴的是:在“而立”之年进入了市委机关“摇笔杆”,后来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出版了六部散文、报告文学集,获得了中级职称。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在公社党委办公室的锻炼,也许没有我的今天。
新闻推荐
消防员解救被困男子。通讯员吴海燕摄茂名晚报讯通讯员吴海燕记者柯泽彪5月9日上午6时50分,化州市下郭消防救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