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新闻 梅江新闻 梅县新闻 兴宁新闻 大埔新闻 丰顺新闻 五华新闻 平远新闻 蕉岭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梅州 > 梅县新闻 > 正文

梅县区“三管齐下”创新方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人勤春早风正暖 脱贫攻坚首当先

来源:梅州日报 2019-02-26 10:07   http://www.kcqsx.com/


南口镇荷田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林翔摄)▲通过政府的就业帮扶,贫困户刘永良到梅州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就业,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吴丽伶摄)▲水车镇鹅峰村,贫困户通过种植木耳增加收入。(吴丽伶摄)▲石坑镇岭村村民通过种植柰李增加收入。(吴丽伶摄)▲贫困户从土鸡养殖项目中获得分红收入。(吴丽伶摄)

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配套齐全的休闲广场、寓意深刻的文化墙……梅县区南口镇七贤村告别“脏乱差”,打造小河流水潺潺、群山葱茏翠绿、道路村庄整洁的良好人居环境。“在政府的帮扶下,村里环境改善了许多,我们贫困户也得到了实惠,加入合作社后每年都有分红,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了。”贫困户黄南汀告诉记者。

近年来,梅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任务,精心组织、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带来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该区实现贫困户脱贫6925户,脱贫率95.9%,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47元。

●本报记者吴丽伶特约记者 刘洪桥王雅曾健锋

夯实基础内外兼修,让脱贫增添“原动力”

走进南口镇荷田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下象棋、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篮球……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以前这里是荷田、七贤文兴小学的运动场,学校合并后就一直荒废着。后来我们申请资金投入建设,打造成集休闲、文化、娱乐、健身、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荷田村党支部书记黄远兴说,改造后活动中心就是村里每天最热闹的地方,为满足荷田村及邻近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场所。今年春节,该村还举行了第一届荷泗“贺岁杯”足球联赛,村民们都踊跃参加。

近年来,荷田村积极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主体作用,狠抓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极大改善了荷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了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形成了脱贫致富合力。“路修好了,去哪都比较方便,晚上还有路灯,饭后还可以散散步。”村民黄伯告诉记者。

梅县区聚焦“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的脱贫致富机遇,把环境提升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该区32个省定贫困村积极完善提升村道、污水处理、集中供水、公共卫生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同时,该区聚焦“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按照“12425”总体规划思路,着力推进25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8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示范带动提升全区整体形象,收到了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政策惠农产业帮扶,让脱贫驶入“快车道”

一早,水车镇鹅峰村贫困户廖耀元就开始忙碌起来,在田间打理刚刚收成过的木耳菌袋。“在镇里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我是村里最先开始种木耳的,当时也不知道能不能挣钱,但我们贫困户要脱贫不能"等、靠、要",种木耳从养菌到出耳以及管理、采摘接种等也比较简单。”廖耀元告诉记者,从目前两次收成来看,种木耳的收入还不错,而且不愁销路,直接跟公司签订供销合同。看到廖耀元尝到了种木耳的“甜头”,村里贫困户纷纷前来参观,想要发展木耳种植产业。“看到种木耳成效不错,自己也很有意愿想要种植。”前来学习的黄彩阿说。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支撑,梅县区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创新多种模式、采取多种渠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引导贫困户参股合作社,融入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截至2018年底,该区累计引进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35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发展村旅游项目12个,建立电子商务平台40个,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梅县区还积极实施就业帮扶政策。畲江镇政府定期走访辖区企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深入挖掘企业岗位资源,推荐辖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到企业就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因为父母年迈且体弱多病、两个小孩尚小,身为家庭顶梁柱的彰三村贫困户刘永良负担很重。考虑到其情况特殊,驻村工作队将其推荐到梅州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就业。“十分感谢政府的帮扶,让我有这份工作,每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保障了家里基本的生活开支,离家近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刘永良说。

制度保障头雁领航,让脱贫插上“新翅膀”

梅县区在脱贫攻坚战略行动中,一步步提高工作标准,创新方式方法,出台相关制度保障脱贫,努力实现全面小康。近年来,梅县区出台了《梅县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梅县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梅县区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梅县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2017—2020)》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文件,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对于贫困户来说,精准扶贫就是为实现山里孩子的上学梦和贫困户的脱贫梦、致富梦插上翅膀,让群众的生活飞向更好的明天。梅县区全面落实脱贫攻坚“1+N”保障政策,做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如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强化综合性保障,全区贫困户实现政策保障兜底全覆盖。“现在女儿上大学每年都有助学金,让我减轻了不少负担。”因病因学返贫的松源镇湾溪村贫困户郑园娣告诉记者。

近年来,梅县区还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干部”等基层组织的“带头人”的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并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和遍访贫困户工作机制,着力提振扶贫参与主体和扶贫对象的积极性、精气神。同时,该区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来显著成效。如松口镇富坑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动下,贫困户发展金柚种植,去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万元,贫困人口100%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新县城人民广场噪音扰民

梅州日报《民生一线》栏目:我们于春节前搬至梅县新县城人民广场对面的小区入住,本来拥有人民广场这块休闲地方对于周围小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梅县区“三管齐下”创新方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人勤春早风正暖 脱贫攻坚首当先)


 
频道推荐
  • 蕉岭县三圳镇通过建新和复垦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 破解拆旧难题激活乡村资源
  • 梅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梅州客商银行主办、梅州日报社协办 “客商大讲堂”昨晚开讲
  • 争当全市经济增长之星主战场 五华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全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
  • 客都大道出现大量积水 相关部门回应将敦促施工方解决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梅州市不少市民表示不知区分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须有脚踏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