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梅州 今日梅江 今日梅县 今日兴宁 今日大埔 今日丰顺 今日五华 今日平远 今日蕉岭
新岭南 > 广东 > 梅州 > 今日梅州 > 正文

实施六大行动计划 推动苏区全面振兴 梅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振兴苏区《行动方案》,明确2020年、2022年全市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8-02 06:07   http://www.kcqsx.com/


通过艺术活化古村,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行驶在蕉岭县石窟河畔的X962金白线上,沿途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石窟河景。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经过修复改造的罗屏汉故居,展示了罗屏汉、张瑾瑜夫妻的革命历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今年5月,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大埔召开,会上出台了专门政策,含金量高、指向性强,为梅州抢抓老区苏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明确了方向。

为了更好地抓落实,8月1日,梅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了《梅州市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围绕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全市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实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总体目标要求,《行动方案》提出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建设、城市提质扩容、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传承红色基因六大行动,成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指南针”。

南方日报记者陈萍马吉池

基础设施

打通苏区脉络筑牢发展根基

由于老区苏区一般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长久以来,受客观因素影响,基础设施条件较发达地区落后,梅州也不例外。近年来,梅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水利、交通、环保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走进“水利重器”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只见左岸水波平稳,船只通航正常,而右岸则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二期一段围堰基坑内,蓝色大型起重机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正将混凝土吊罐吊至电站厂房,实施结构砼浇筑。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工程完成的投资是3.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9%,总投资完成了34.12亿元,占总投资59.2亿元的58%。

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进度喜人的路网建设也让老区苏区人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在梅州,现在的目标不仅仅是路通,更是要修“四好农村路”。近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公众网对2019年度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名单进行公示,蕉岭县、兴宁市名列其中。

交通始终是老区苏区的一大短板,为补齐这一短板,根据《行动方案》,梅州将实施交通“毛细血管”畅通工程,重点推进国省道、县乡公路改造升级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畅通县城到高速公路出入口、工业园区、景点景区的交通线路,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四好农村路”交通网络。

梅州在努力建立内外联通道路的同时,也积极打通通信之路。今年3月,梅州移动在梅州市迎宾馆开通了全市首个5G基站。7月26日,梅州市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华为公司共建5G示范医院签约仪式暨5G应用下医联体内远程超声、远程手术指导直播发布会在梅州市人民医院举行,这意味着梅州将利用5G技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覆盖全市基层医疗机构。

梅州是生态发展区,碧水蓝天净土是其发展优势,为此,必须补齐环保基础设施这一短板。

目前,城区(县城)、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各县(市、区)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也在加快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兴宁静脉产业园、五华循环经济产业园、丰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正在积极争取列入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活在梅州的市民不禁感慨,“幸福指数蹭蹭往上涨。”

位于梅江区三角镇的宫前村曾经是散乱污集聚的“城中村”,垃圾成堆、杂草丛生、小路难行,在党建引领下,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启动一批“微改造”工程,让其摇身一变成了隐匿在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城市“微改造”,让老城的品位提升,文韵气息更加浓厚。城市的发展既要适度扩容,更要注重提质,《行动方案》提出城市提质扩容行动,开展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研究,抓好嘉应新区起步区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梅县新城建设,推进旅游服务中心、妇女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开展美丽城区提质行动等。

绿色发展

强化产业带动激发内生动力

推动梅州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振兴是关键,产业项目建设必须快起来。

《行动方案》六大行动之一绿色产业建设行动指出,梅州要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包括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三个新兴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同时要强化产业发展平台支撑,推进园区集聚高效发展、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发展方向为之明确——梅州要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坚持产业兴市、项目为王、企业第一,大上绿色项目,大推绿色发展。

以引进广东115科技、鼎盛翼天集团为示范,打造更多的梅州速度、梅州模式和梅州特色,力争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目光回到今年5月,伴着阵阵鼓声,在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由鼎盛翼天集团为投资主体的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大型康养文旅综合体正式动工,该动工项目不但体现了梅州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决心信心,更对梅州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梅州是知名旅游城市、“长寿之乡”,又有着独特的富硒土壤和产品,发展康养文旅事业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之机,这也是红色苏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期待:“到那时,梅州将呈现一番美丽的新景象:游长寿梅州、品嘉应好茶、尝客家美食、看客都人家。”

同时,为着力增强“造血”功能,《行动方案》明确,梅州要强化产业发展平台支撑,围绕推进园区集聚高效发展和创新平台建设,现今,梅州正努力推进梅州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推动综合保税区等申报和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市医学科学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仲恺(广梅园)教学实践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三院一基地”建设。

梅州农村范围广阔、农村人口众多,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对于梅州苏区振兴发展至关重要。《行动方案》中乡村振兴行动明确,梅州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特色美丽乡村。

在大埔县西河镇,蜿蜒的漳溪河串联起10个乡村,茶米古道公司、大客汇·乡城品、禾肚里公司、新天泽蜜柚等农旅产业落地其间,绿道联村、文旅联村、产业联村,一幅“十村联动”的乡村振兴图景已然形成。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我们加快建设蜜柚加工园区,集研发、物流、深加工于一体,全面提升蜜柚产业链,让产品远销欧洲、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全国人大代表、梅州市大埔县顺兴蜜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振龙说。

以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市为动力,梅州正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抓住省专门加大对苏区村级党组织运转经费补助的机遇,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乡村产业链条式发展,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大市场。

当前梅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增至12家,居全省第一,梅县产业园列入国家级创建名单,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各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产业,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红色基因

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发展动力

在炎热的7月里,与天气一样“热”的还有梅州各大红色旅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内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里,人们站在烈士纪念碑前缅怀烈士……

梅州是全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县的地级市,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在册的红色革命旧址、纪念设施366处,其中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57处、重要革命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76处、革命领导人故居50处。

革命前辈的足迹是梅州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代代传承中,那不朽的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梅州人血液里。老区苏区要振兴,更是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因此,《行动方案》提出传承红色基因行动。

红色基因如何传承?首先是革命遗址的发掘保护,并深入开发富有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打造一批“不忘初心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同时,还要利用革命遗址、烈士纪念设施和英雄人物事迹创作更多红色文艺精品,推动红色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进户等。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老区苏区人民的生活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梅州是广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关键之年,《行动方案》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攻坚行动,确保55712户150958人依期高质量实现脱贫。

近年来,梅州聚焦民生热点难点,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为了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行动方案》提出民生改善行动,进一步推进教育振兴,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孩政策的放开,原有的教育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就近入学”的需求。《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城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强化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管理,有效解决城区“大班额”和农村薄弱学校突出问题。

为弥补梅州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短板,梅州将加快建设嘉应学院紫琳学院,整合建设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梅州市技师学院升格高职院校、兴宁技工学校升格技师学院工作,并争取纳入省“十四五”高等教育设置规划。

同样作为重点民生问题的医疗,每一个新进展都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目前,梅州正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市第二中医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和市医学科学院大楼建设等项目。《行动方案》要求,加强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升级改造县级公立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扎实推进“一镇一院”标准化和“一村一站”规范化建设工程。

在文化体育方面,梅州正大力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围绕创建足球特区,突出抓好足球振兴十年规划的落实,全面完成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

对话

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丘东涛:

多谋项目谋好项目将机遇变为现实

梅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了振兴苏区发展的《行动方案》,围绕2020年、2022年全市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明确了梅州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苏区振兴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目标如何实现?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丘东涛。

南方日报:昨日召开的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了《行动方案》,您认为其主要亮点有哪些?

丘东涛: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召开后,梅州迅速行动,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审议了《行动方案》,其中涵盖了梅州正在推动和谋划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并明确了牵头责任单位,有抓手、有路径,很实在。

亮点主要体现在有了新理念,梅州围绕生态功能区定位来做行动方案,其中推动苏区振兴发展六大行动主要围绕绿色发展展开,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展开,围绕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展开,而且有很实在的路径、举措,也很具体,可操作性很强。

南方日报:您认为《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丘东涛: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梅州也定了很多指标,个人认为这些指标比较契合梅州的实际,是够得着摸得到的,也能够实现。

梅州经济相对欠发达,被定位为生态发展功能区,发展的理念有所转变,不再唯GDP论英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止是体现在经济方面,也在环境、公共服务、人居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上有所体现。近年来省里对梅州发展的支持力度很大,加上梅州自身的努力,不论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是农村宜居环境、乡村治理、乡村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现在梅州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的目标理念去建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包括政府转变职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转变,因此我认为目标如期实现没有问题。

当然,有了行动方案,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省里对梅州的支持,更好地对接好振兴中央苏区政策。

因此,首先我认为在落实《行动方案》中要抓好中央苏区政策的运用跟落实。

其次是在体制机制上,在深化改革方面,要抓好与省里配套制度的衔接,包括跟粤港澳大湾区平台的创新对接,我们要做得更好。

再者是在人才方面,要更加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切实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最后,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牢抓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锻造一支具有新担当新作为的党员干部队伍。

声音

《行动方案》里提出“扎实推进"一镇一院"标准化和"一村一站"规范化建设工程”让我备受振奋!目前,我院正在实施重点加强基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能力再提升工程,并结合“医联体”模式,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蕉岭县三圳镇卫生院院长陈仕荣

《行动方案》里关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针对辖区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短板,以解决民生重大问题为着力点,科学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为建设美丽梅州指明了方向。

——梅州市环境保护协会会长黄立新

要推进教育振兴,优化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协调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我认为首先要调整规划布局,留足教育发展用地,加快改扩建一批学校。其次,要建立义务教育联盟,由教育主管部门带头,在中小学校际之间采取“有序选择”“双向选择”和“指定对接”等方式,在校际间组建义务教育联盟,放大优势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发展。还要实施综合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反馈和结果运用,倒逼学校从小学初中基础教育抓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富力城附属小学校长廖翠雅

新闻推荐

李远青在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会议上强调 常抓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本报讯(记者杨敏)昨日下午,梅州市召开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远青在会上强调,非法金融活动形...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实施六大行动计划 推动苏区全面振兴 梅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振兴苏区《行动方案》,明确2020年、2022年全市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频道推荐
  • 蕉岭县三圳镇通过建新和复垦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 破解拆旧难题激活乡村资源
  • 梅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梅州客商银行主办、梅州日报社协办 “客商大讲堂”昨晚开讲
  • 争当全市经济增长之星主战场 五华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全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
  • 客都大道出现大量积水 相关部门回应将敦促施工方解决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梅州市不少市民表示不知区分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须有脚踏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