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领着四名身穿迷彩服、臂挂红袖章的护村队员进行日常巡逻。何志林摄
当下正是“电诈”高发期,民警走村入户开展“反诈”宣传。何志林摄
民警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何志林摄
时值黄昏,夕阳渐斜。在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中村村,城北派出所民警正领着四名身穿迷彩服、臂挂红袖章的护村队员进行日常巡逻,金色余晖照耀下,他们的影子在荷塘里越拉越长。
地处梅州市区北面的城北镇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近年来,随着老城区提质扩容的深入和海吉星大型贸易市场等重点项目的接连上马,辖区内土地纠纷、权属纠纷、征拆纠纷等案、事件易发多发。2018年,辖区纠纷类警情占比达到72.8%。
为此,城北派出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基础管控、纠纷化解、防控体系”三大主题,做实做强“三微”警务,有效激发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新动能。2019年以来,辖区警情同比下降6.7%,各类行业场所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3%,各类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46.3%。
这只是梅州市公安局积极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一个缩影。目前,梅州大地正不断涌现出梅江城北、兴宁径南、五华双头、大埔百侯等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派出所,为“平安之乡”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微管控
抓实关键要素维护辖区稳定
走进城北派出所,刚刚上门走访完重性精神病人的副所长叶力强正在桌前聚精会神地填写《重性精神人员档案》,被汗水打湿的警服还未完全干透。
“辖区内有31名重性精神病人,我们派出所联合村居委干部对他们实行常态化管理,定期与家属联系或上门了解患者现实表现、服药治疗等情况,进行"一人一档"管理。”叶力强告诉笔者,部分重性精神病人有暴力倾向,若管控不到位,极易发生极端暴力事件。
今年年初,辖区内一名重性精神病人阿贵(化名)突然发病,将自己反锁于阳台,并抱起煤气瓶,拧开阀门准备点火,而该地区自建房、商铺密集,情况万分紧急。得知情况后,叶力强迅速赶往现场处置。见到叶力强,阿贵马上向其敬了个礼,经过劝说,阿贵很快便放下了煤气瓶,并服下了药物。
“我儿子平时都很正常,发起病来才会这样,只有老叶治得了他。”阿贵母亲说,老叶时常上门走访、照顾他们一家,一来二去,老叶也成为了阿贵最信任的人。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除了“一人一档”管好重性精神病人,城北派出所还严格落实重点人口居住地和户籍地“双列管”要求,对56名刑释解教、115名吸毒人员等全部定期见面核查,每月见面管控率达到68%以上。两年来,辖区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吸毒人员无一人复吸。
同时,城北派出所还对辖区内9间治安重点单位、5个加油站、35家寄递物流行业、52间机动车修理行业等重点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和常态化管控,并在6间中小学安装实时处警“一键”报警系统。
今年3月,城北镇接连发生车窗被砸、财物被盗案件。案发后,一出租屋房东主动向村干部和派出所民警反映,有一租客近期摩托车更换频繁。抓住这一线索后,民警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破获3宗盗窃车内财物案件、3宗摩托车盗窃案件。
“随着走访和管理的深入,辖区居民对我们的信任与日俱增,有了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管控工作自然开展得更加顺利。”城北派出所所长叶永胜说,接下来该所将继续围绕辖区“人、地、物、事”等各项治安要素开展日常管控,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无盲区、无死角”。
微化解
“大联调”化纠纷构建和谐片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中心区商贸功能的外扩迁移和重点项目的接连上马,城北镇境内各种不稳定因素叠加,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权属纠纷、征拆纠纷、租赁纠纷等案、事件易发多发。
今年1月,城北镇玉西村村民曹某与李某因废弃煤矿一处办公楼用地权属发生纠纷,现场纠集了不少社会人员,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城北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前往现场并稳控双方情绪,通过引导双方当事人到村委会进行调解,成功劝阻了械斗的发生。经过镇村调解服务队以及派出所民警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同意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权属争议。
“一直以来,辖区内土地纠纷都占据警情的较大比重,而土地权属往往又难于界定,如果此类小纠纷化解不及时,极容易引发民转刑案件。”叶永胜说。
为此,城北派出所一方面主动联合综治小组人员,积极发挥调解服务队的作用,在平时联合走访工作中收集相关信息,指导排查梳理。另一方面,凡是接到土地纠纷引发打架的警情,均及时到场处置,稳控现场,并引导双方在综治、国土、村居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调解服务队联合调解下妥善处理。
今年3月,上村村民阿辉(化名)在自留地建房,相隔30多米的邻居阿雄(化名)认为其房屋墙角正对自家大门,影响“风水”,便与妻子、弟弟前去理论,要求阿辉立即停工。阿辉则认为,自己在自留地建房,且相隔30多米,不影响对方。双方争执不下便打了起来,6人均有不同程度轻微伤,双方还扬言要“大干一场”。
了解情况后,城北派出所民警先后十余次单独约谈阿辉、阿雄两家人,并联合国土、司法、城管等部门对双方进行专业法律分析和调解。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决定握手言和。
“调解基层纠纷的关键,在于让双方放下偏见,而这项工作的前提则是要取得群众的信任。”从事基层社区警务工作多年的“老黄牛”叶力强,是调解基层纠纷的“一把好手”,也是全省公安机关治安调解专家库人员,谈起基层纠纷调解,他说道:“信任是靠脚走出来的,靠手干出来的。只有做到为民所想、急民所需、为民解忧,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微防范
警民同心强化村村联动
城北镇位于梅州市区北面,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以独立自建房以及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为主,物防技防较为薄弱。
近期,镇内夜间入室盗窃案件高发,城北派出所民警循线开展侦查,利用平安视频等“智慧新警务”手段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在易发案地段和重点路口设卡,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朱某某,破获系列案件100多宗,涉案金额达26万元。
“针对辖区情况,我们不断强化智慧防控。”叶永胜介绍,2018年以来,城北派出所先后在辖区出租屋、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以及重点地段居民自建房安装“门禁+视频”系统57套,覆盖房屋679户,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也减少了盗窃案件的发生。
城北镇农业发达,村民主要以水稻、塘鱼、蔬菜、水果等产业为生。多年前,农作物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案值不大,但对普通村民来说,却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群众对这类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说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而且群众想参与到打击和防范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叶永胜说,在派出所的积极协调下,各村纷纷响应,组织起了由青壮年组成的护村队,在村里开展经常性的巡逻。
去年7月,城北镇古洲村村民发现其住家入贼。接警后,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与该村治保主任取得联系,让其组织护村队员马上赶至现场,周边邻村快速响应,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最终通过警民合力将嫌疑人当场抓获。
“迷彩服、红袖章,看到他们巡逻的身影,我们自然是安全感满满。”中村村民李阿姨笑着说。
“3月群益村枇杷下树,5月中村玉米成熟,暑期电信诈骗高发,8月扎上村百香果采摘,年关偷鸡狗多发……”叶永胜说,除了与护村队一起巡逻,该所民警还根据辖区实际和往年犯罪情报信息,进行科学研判分析,为护村队提供专业指导,提高群防群治的精准度和效能。
警民同心,其利断金。
眼下,在群众的配合与支持下,城北镇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新动能不断被激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综治格局日趋完善。今年以来,城北镇辖区内未发生一宗因土地纠纷而引起的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村民聚集的群体性事件,未发生一起恶性暴力犯罪案件,辖区群众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黄晓春曾国韬
新闻推荐
《罗成叫关》《悠悠甜水井》分赴山东甘肃展演 梅州戏剧连登全国性舞台
本报讯(记者刘润涛林丽妙)7日至9日,由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山东省戏剧家协会、滨州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