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9月,在运河上一艘划往上海的平底船上,一位扎着假长辫子乔装成中国乡下人的英国商人站在船头……这是罗伯特·福钧第二次来到中国,上一次他从中国带走了牡丹等 “100多种西方人没见过的植物”,并以一本 《华北各省三年漫游记》而“享誉”英伦三岛。植物猎手的成功经历,终为福钧赢得了一份前往中国盗取茶种及制茶技术、年薪500英磅的差使。
英国商人福钧走进中国最好的茶叶作坊,并发现茶叶保鲜内幕
时间回溯到1839年2月12日,“就在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的路上,英国阿萨姆茶叶公司成立了”。19世纪的英国,喝茶已经成为贵族的重要生活方式,茶叶贸易还为英国提供了10%的财政收入。因为担心中国最终从印度“盗取”鸦片种植技术,实现“国产化”,英国人抢在历史的前面,开始谋划从中国盗取茶树及生产技术。肩负盗茶使命前往中国的福钧,不过是东印度公司历史布局中的一枚棋子。
美国学者萨拉·罗斯写作 《茶叶大盗》(中文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主要建立在福钧个人日记即《两访中国茶乡》基础之上。在那些关于福钧这次“盗茶之旅”的文字记载中,总会营造出一种历经凶险磨难的英雄叙事格调。不过,那些文字同时又表明,尽管并不乏民众怀疑福钧的身份,但游走中国数千公里的福钧并没被官方追究,也没见官员有什么例行公事的询问。
依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并不排除清朝因为重视茶叶种植制订过一些茶叶保护政策,但国穷民弱,尤其是饱受第一次鸦片战争屈辱之后,人心涣散,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很成疑问,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福钧一再强调中国对茶叶种植和生产技术的保护如何严苛,然而一路上他并无阻挠,不仅成功深入到中国最好的产茶区,还走进了最好的茶叶制作作坊,并发现中国茶工用普鲁士蓝和石膏套色对茶叶进行“保鲜”的内幕。当他带着8名中国茶工从上海登船前往印度时,除了即将告别家人的茶工露出依依不舍的伤感表情外,也看不出官府介入迹象。
福钧盗茶之举与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没什么不同
福钧的盗茶之举,直接催生了印度及斯里兰卡兴旺发达至今的红茶产业。彼伏的结果是此起,“福钧窃走中国商业机密后不到20年,茶叶贸易的重心就从中国转移到了英国的版图内”,中国茶起到了改变世界史的作用。时至今日,印度依然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产茶大国,这还不谈那些从印度再度传出的茶叶种植国,对国际茶叶市场的大举蚕食。
福钧盗茶之举与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没什么不同,二者都曾大肆非法攫取中国人的资源,只不过八国联军携带的火炮火枪更能刺激人们的心理,福钧则以鸡鸣狗盗之术欺骗中国人的感情,形式上没有那般直接激烈。福钧所留文字中却曾偶尔流露过一些不安情绪,但这种象征性的心理谴责,早淹没于他不停地对中国人鄙夷的文字之中,很难说这不是福钧为自己的强盗行径镶上的一块道德金砖。 (禾 刀)
新闻推荐
东进世美肯计划下月试生产 韩国株式会社东进世美肯高层造访大亚湾
本报讯(记者欧阳德辉)日前,韩国株式会社东进世美肯会长李富燮一行来到大亚湾区,受到区委副书记、区管委会主任刘小军热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