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喜欢用车载充电器充电。
在数码产品普及的今天,车载充电器已成为用车必备品。然而,您想过您的车载充电器安全吗?最近,央视节目《每周质量报告》曝光,送检的70%低价车充都是不合格产品。很多车充有严重的“虚标”情况,引发车辆自燃风险极高。
央视曝光 检验10种车充样品,8种不达标
近日,央视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中,记者送检的10种车充中,8种样品不达标。部分车充电器厂家偷工减料、不使用阻燃材料、充电器内部设计不合理,引发车辆自燃风险极高。
因劣质充电器引发的事故不少见。此前,江苏南京一位刘先生一家出去游玩,把车停好后刚离开汽车,就发现车内有烟冒出,接着燃烧起来。火势越来越大,还殃及其他停在路边的汽车。后经汽车4S店检测,正是刘先生买的那个十几块钱的劣质塑料车充引发起火。
小小车充竟然潜藏如此大的危害?网友“设计师阿发”说:“吓死宝宝了,还好宝宝没有车。”网友 “会飞的鱼IT”说:“我说我的怎么总是发烫,有天拔出来看,直接烧变形了,好危险,赶紧丢了。”网友“贺业翔”则说:“某宝买的,充坏两根数据线了。”网友“Kileo-阿佳”吐槽:“低价没好货,这就是成本问题。”
网友网购一个10多元,插5分钟就有焦味
央视调查中,送检的价格20元以下车充共7个批次,测试发现这些样品全都不合格;价格介于20元至40元之间的样品共9批次,其中7个批次不符合行业标准,不合格率高达77%;而价格高于40元的4批次产品中,只有1个批次不合格。
市民冯女士每天业务繁忙,手机使用频率高,不时要充电。她在车上放置了车载充电器,而且一直插在汽车充电口中。“方便呀,随时拿起就可以充电。”她在网上花10多元买了1个车充,但很快坏掉,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重新买一个。
据了解,目前对于车充产品,我国并没有强制性标准。不少厂家为了利润,偷工减料以节约成本,生产价格相对低廉的车充。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车载充电器,品牌、种类繁多,价格也从几元到几百元都有,10多元一个的车充最受消费者欢迎,但消费者使用后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消费者反映,车充只插了5分钟就有一股焦味;还有的说车充发热太厉害,把点烟器都烧糊了。
隐患 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或引发爆炸
市民杨先生经常要用到车充,而且常常一边充电一边使用电器。对于车载充电器的电流标识,他没有特别注意。杨先生的车上有两个车充,每个充电器上都有两个插口。其中一个插口标着1A,另一个标着2A。另外一个车充的标识比较模糊,只是笼统地写着OutPut(输出功率)5.0V1.0A,5.0V2.1A。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车主像杨先生一样,都没有看清插口标识,将手机等数码产品随意地插进插口,有时两个插口都插有数码产品。使用完车充后,仍让车充一直插在汽车充电口中。
据了解,车充的原理就是将汽车点烟器插座的12V电压转换成5V的USB电压,并通过充电线给外接电子设备充电。车充上1A、2A的标识,是表示使用者可以充2A的电器,两个插口是串联的,共分2A的输出,可以给一个2A的电器充电,或者2个1A的电器充电,但不能给总共3A的电器充电。但据央视报道,车充产品上的带载能力标识会存在容量虚标的问题,如果用这种带载能力过低的车充,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就会造成充电器负载过大,被充电的手机等设备可能出现爆炸的危险。
如何选购车充?
别买体积过于小巧的车充
据业内人士介绍,合格的车充必须加装有效的保护装置,是一个载保护系统。如果电流量过载时,它端头的熔断丝就会断开,快速切断供电线路,确保车充在内部出现线路故障、电压输入异常导致短路,对汽车和充电设备起到保护作用。使用不合格的、偷工减料不安装过载保护装置的车充,则会造成车内线路短路故障,引起漏电、起火自燃,造成车身烧毁。
业内人士提醒,要选择正规厂家通过认证、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拒绝“三无”产品。要选购有铭牌并且铭牌上要标有制造商名称、使用环境要求、使用警告语的。应避免选购体积过于小巧的,往往这类产品不具备保护装置。同时,不要盲目追求大电流和充电速度,因为过大的电流在遇到线路故障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埋下安全隐患。
使用车充该注意啥?
1.汽车启动前取下车充,以免车辆启动时的电压过大损害车充。
2.不用烈性化学制品、清洗剂、强洗涤剂清洗充电器,否则会严重损坏车充的功能。
3.如果受潮或进水,建议不要继续使用,以免内部短路造成安全隐患。
4.养成熄火后拔车充的习惯。5雷雨天和高温天气下,应暂停使用车充。
微言微议
“行业标准不是强制的,那有什么意义呢?消费者只能倒霉了再索赔。只能选择较贵、有阻燃材料的。还有尽量少用车充,汽车打火时不要用。”——— “跟时间恋爱吧”“该罚的罚,该关门的关门。一点也别手软。”
——— “时间煮雨天的尾巴”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新闻推荐
日前,安徽的汪先生在朋友圈中晒出一张桐城交警的罚单,这是一张没有扣分与罚款的“空白罚单”,只有交警留下的一行温馨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