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时刻还在束手无策地等待救护车?晚了!在9月10日“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百万微博粉丝大V、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贾大成推出全新力作《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新书由凤凰联动策划推出,获得业内外广泛关注。凭借近50年的现场和临床急救经验,本书以直率、生活化的语言,把非常实用、易学的急救方法教给读者,成为现代中国家庭不可缺少的健康急救手册。
年近七旬的贾大成老师从事医疗急救工作近50年,多年来为国内各行业的数千家机构做过急救知识讲座,是拥有150多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大V。贾老师的急救知识覆盖面极广,除了面向医生的专业内容,还有更接地气的生活小百科。心肺复苏、大出血、溺水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现场急救、中老年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熊孩子潜在危险预防、地震避险逃生及自救互助,一切有关紧急伤害的科学处理,贾老师都手到擒来。他曾说:“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做对了能救人,做错了会促进死亡。”可见掌握准确、科学的急救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中城市出现了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机构——— 救护站。1980年许多城市逐步建立了医疗救护网,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现场急救和转运。然而国内目前的医疗急救机构地区发展依然不平衡,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技术力量较薄弱,专业性人才短缺。因此,院前急救能力应该成为每个家庭乃至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救命武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日常生活中意外或暴力行为,而受伤需要治疗的人数约为上述人数的100倍至500倍,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因各种原因留下了永久性的残疾。现代救护理念是立足于“黄金4分钟”的紧急抢救,而在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对12000名市民进行调查,“黄金4分钟”的知晓率仅为11.6%。因此,具备一定急救技能的人第一时间通过对受害者实施初步急救措施,完全有可能减轻受害者的伤残和痛苦,甚至挽救生命。
在 《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中,贾老师以自己50年的临床急救经验,对中年猝死、老年心梗、儿童意外、外伤处理等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急救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讲解。猝死之前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征兆?老人倒地应该怎么扶?孩子误食异物应如何解决?出血、烫伤、崴脚应如何处理?遭遇重大灾难事故如何自救和互救?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事情,尽早预防,及时处理,就能够避免很多伤害。正如贾老师在书里所说:“就是这些在看起来有点儿小题大做、虚张声势的事儿,却是不无道理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关键时候能保住一条命。” (凤 文)
新闻推荐
10月25日,救援人员在搜寻失踪人员。记者从现场救援处置领导小组获悉,截至25日16时,事故造成14人死亡,其中男性4人、女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