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国际新闻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我们的口袋里满是间谍

来源:惠州日报 2016-11-06 14:42   http://www.kcqsx.com/


在今天,虽然没有谁大声喊出“废除隐私”的口号,但在数字时代的科学利器面前,我们只得无奈地承认,传统的隐私时代已经终结。回顾历史,人类曾经是以防范他人侵犯隐私材料的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譬如用红蜡封印信封,或者在密室里小声谈话。然后技术逐渐演变,各种密码纷纷出现,让我们多了一种保护隐私的手段。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隐私保护的基础愈来愈受到动摇。公共信息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计算机革命将整个形势永久性地改变,普通的大众甚至还未透彻明白新生技术的隐含蕴义,就被这一浪潮裹挟其中。

在我们的汽车、电话、甚至咖啡机里,都有微电脑芯片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进行无线通讯,构成了强大的网络,留下可以跟踪我们行动的数字足迹。而问题在于:它们对隐私造成了多大程度的伤害?我们使用这些新奇精巧的设备,初衷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处于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之下。

信用卡和移动电话就是我们口袋里的间谍,可是许多人还是很开心地使用它们。最大的间谍是电脑,它的电子记录体里永久性地储存了我们的大量个人信息,或许是网络论坛的密码,或许是电邮的记录,也可能是不想示人的隐私。至于拥有个人博客或者社交性网络账号的,更简直等于在数字流中裸奔。在一些网站,你只需要输入自己的某个电邮账号和密码,系统将自动在超过20个各类网站中将你的网络好友的各种信息找出来。原本,单独拿出任何一处的信息,并不一定能从中推论出什么,但假如有多个渠道获得的信息,借助“交叉参考”的方法和一颗细腻观察的头脑,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怎么解决以上问题?暂时还没有万全之策。我们只有提高警觉性,却也不该因噎废食、回到高科技时代之前的生活状态。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像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那样,几乎不在网上留下任何关于个人生活的信息。我们所能采取的措施只能是尽量从技术上防范隐私泄露,同时号召银行和购物网站等相关企业保护好客户的隐私资料,并且提高大众的保护个人隐私的观念。

(摘自《咖啡机中的间谍》,英国学者吉隆·奥哈尔、奈杰尔·沙德博尔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新闻推荐

韩国会通过“亲信干政”事件特别检察法案

新华社首尔11月17日电韩国国会11月17日下午通过了与“亲信干政”事件相关的特别检察法案及国会调查委员会相关调查计划。...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们的口袋里满是间谍)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