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志愿者蔡晓虹在惠州火车站指引乘客上车。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蔡队,4点钟有个旅客预约送上火车,派谁过去?”一名志愿者问。“你和孙旭过去帮忙吧!”身穿黄色马甲,扎着马尾辫,手持火车时刻表的蔡晓虹答道。
就读于惠州学院旅游系大二的蔡晓虹从春运开始,已连续10天奋战在春运第一线,带领志愿者为返乡人员提供答疑、引导、帮拿行李等志愿服务。
21岁的蔡晓虹是个 “老志愿者”了,从高中开始,她就在学校做志愿服务。“那时就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负责考前摆放桌椅、打扫卫生等。进入大学后,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惠州志愿者队伍,服务地点也从校园走向校外。
“我读大一就加入了市交通安全宣传志愿服务队惠州学院分队。”蔡晓虹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感到充实而快乐。大一下学期,她通过竞选成为市交通安全宣传志愿服务队惠州学院分队三名队长之一,除了做志愿服务外,还担负起200人的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工作。她先后组织队伍参加了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跑、中华龙舟大赛等活动的志愿服务。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春运志愿服务,去年服务了五六天,今年打算服务到活动结束。”蔡晓虹说,每天她组织志愿者9时许到惠州火车站,下午6时左右结束一天的服务。“虽然很辛苦,可是能帮助这么多旅客返乡,听到他们一声声"谢谢",就很开心。”
有一次,蔡晓虹在候车大厅值岗时,进来三名特殊的旅客,两名年迈的老人由导盲犬带着入站,带着两大包行李,拉着一辆改装的小平板车,车上坐着一位瘦弱女孩。她和其他几名志愿者马上上前,帮助他们联系火车站工作人员,一路护送他们踏上返乡列车。“我知道火车站有志愿者会帮助我们,我们不会网上订票,就带着患病的女儿直接过来,你看,就碰到你们了,感谢你们,小姑娘。”上火车时,老人不住地感谢。“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抚慰着回乡游子的焦急情绪,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旅客的一声谢谢,一个感激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蔡晓虹说。
本报记者马海菊
新闻推荐
春节越来越近,很多人回家怕被催婚、被相亲、被问工资,除了这几项,过年最怕的一大苦恼还有遭遇熊孩子。熊孩子破坏力极强,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