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当今文坛的著名作家梁晓声,继《中国人生存启示录》、《郁闷的中国人》《做立体的中国人》之后,又推出了一部直面中国社会热点的良心之作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现代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书中,梁晓声以敏锐的目光直指当下,呼唤社会良知,直视人性的弱点,见证人性的光辉与尊严。
GDP、转基因、收视率等热门社会话题都被梁晓声诉诸笔下并不乏见地
这本《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是一部聚焦热点,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国民性的纪实录。书中,梁晓声以充满理性的文字,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的尴尬人生,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书中,GDP、转基因、收视率、“寒门”与“贵子”等热门社会话题都被他诉诸笔下,并不乏见地。字里行间,梁晓声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并冀望人们由此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梁晓声依然保持着他那种罕见的真诚,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义愤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如在《巴金的启示》一文中,面对浮躁的社会,他写“尽量说真话;难以坦陈真言之时便不说话;尽量避免说假话、套话;以不进谗言不说媚语为底线……”而面对眼下正风起云涌的中国影视市场,作为一位资深电影人,梁晓声坦言,尽管自己调到北京语言大学至今已近15年,但他却并没有因此不再关注中国电影和电视剧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影视那些事》一文中,他回顾起始于1980年的中国影视业发展史,对中国影视业在新时期的跌宕起伏给出了自己的分析与反省。他在大学讲授文学现象时,往往也会讲到当前的影视现象。因此,在他的学生中,不论本科生还是硕士生,毕业论文选择中国影视研究方向的也不少。而这也是一位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现实中国的本能担当。
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感受和现实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梁晓声生活低调、充满温情,但他又非常关注生活。他笔下,道德尴尬、影视乱象、职业角色错位、青年人的出路问题、文化不自信问题,予以解说。他将目前之中国与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中国进行比照,认为一个正在富强起来、进步起来的中国是不容怀疑的。如在《知识分子与“转基因”》一文中,他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国情,不同时代的文化知识分子有不同的甘愿自授的使命。读后,感觉一针见血,却又深慰人心。
作为一个时代亲历者,梁晓声经过了“无悔青春”到“底层关怀”、“现实关怀”的嬗变,大量的丰富素材和精准的分析,表明他测准了中国的现实。一个个时代,一个个社会群体,一个个社会现象……都成为他剖解“微型中国”,揭示历史病相的鲜活样本,以事态、事实、以鲜活的不同阶层状况采样 “脉诊”国情,这也是他一直秉承的风格。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抱怨?中国人的火气从哪里来?传统文化的回归动力与空间在哪里?古城与小镇能拯救中国吗?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的感受和现实的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有人问梁晓声,他的写作风格到底是什么?梁晓声说,他的写作绝不会取悦市场、读者。因为在他心中,“民众企盼知识分子能如古代的"士"一般,多一些社会担当的道义和责任”。在浮躁气氛蔓延的今天,阅读梁晓声的良知文字,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张光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通讯员文慧珍)惠阳公安分局镇隆派出所日前迅速出击,围追堵截,仅用时15分钟便抓获2名抢劫小车司机的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