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情人节,一束玫瑰、一顿烛光晚餐、一份精心制作的礼物……恋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相互之间的浓浓爱意。然而,这些表达爱意的方式有时会被奢华与攀比心扭曲了本意。其实,长久恋情的维持,关键并不在于礼物是否贵重,而在于两人是否能够坦诚相对、相互理解、尊重、包容。
天价玫瑰≠真挚爱情
玫瑰是情人节浪漫情调的 “代言人”。据媒体报道,今年,追求“高品质”的恋人们,开始青睐“天价玫瑰”,进口玫瑰成了抢手货。在某地花卉批发市场,25支一束的厄瓜多尔进口玫瑰,批发价达到了1500元,每支均价60元,零售价格更是逼近百元。
情人节来临之际,女孩子们自然希望爱人有所表示——— 一句真挚的问候,一顿简朴的晚餐,一支无名的小花,只要是真心诚意,这就是情人节的浪漫;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情人节变成了“比拼节”,本来,送玫瑰是为了表达情人间的一种心意,但价格却节节攀高,从最初的几元钱一支一直飙到上百元,似乎价格越高,心意就越诚。实质上,这些人已经把感情与金钱挂钩,且形成了攀比风气。“天价玫瑰”早已背离情人节表达心意的初衷。
其实,真心和金钱从来都不存在正比关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注重的是两情相悦,是真情以待,是相濡以沫。不可否认,送“天价玫瑰”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建立在“高价”和“比拼”基础上的行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追捧。玫瑰有价爱情无价,只有摒弃攀比之心,让玫瑰回归为爱代言而非为物量价的“角色”,那个接受玫瑰的人,才会为之怦然心动。 (徐建中)
别让情人节成为“消费品”
据媒体报道,又到一年一度情人节,年轻的恋人纷纷打算趁此机会浪漫一下。不过,民警提醒广大市民,每年情人节里他们都会接到不少“奇葩”警情,情人节的盲目消费最终变成“情人劫”。
笔者认为,情人节这天恋人们浪漫一下,少则几百多则数千元的“甜蜜消费”,自然情有可原无可厚非,但消费者要做到理智参与促销活动,避免受到促销误导。同时,避免做出超出消费能力和实际消费需要的购买行为。我们渴望纯真的爱情,不愿看到爱情成为情人节的“一次性消费品”。
在情人节到来时,恋人间营造点浪漫气氛属正常,可一旦被消费潮流牵着鼻子走,盲目消费,反而会失去情人节的温馨。对待情人节,年轻人的消费观应该趋向更加理性、务实,逐步从追求花哨的消费形式转变为追求恋情温馨的内涵。 (黄春景)
“爱情存单”中不应该只有钱
情人节送玫瑰还是巧克力?每年此时,年轻的恋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推陈出新。“今年的情人节送她一张"爱情存单"吧,既实在,又有意义。”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建议让不少情侣颇为心动,银行存单摇身一变成了情人节礼物。
据媒体报道,这是一些银行针对情人节设计的存储产品大众版的“爱情存单”,存入9239.82元,明年本息到期合计9420元,意为“就是爱你”;豪华版则需存入511033.84元,明年到期得520999元,意思是“我爱你天长地久”。
这种“爱情存单”对于一些想借机表达爱意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笔者看来,情人节礼物更多体现的是恋人间浓浓的感情。如果只讲金钱,不注重感情培养,哪怕金钱的数额再大,数字表示的意思再动听,也难以长期维系感情。只有真正的两情相悦,双方在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相互认同,心灵上相互契合,感情才能长久。只玩噱头,何来天长地久?(郑建钢)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吉隆坡2月16日电马来西亚警方16日宣布,当地时间当天凌晨2时许,马警方逮捕了一名持印度尼西亚护照的女子,该嫌疑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