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警方缴获的电信诈骗作案工具。
核心提示
为增强学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提高防骗能力,昨日上午,市公安局举行以“做好暑期学生及家长防范电信诈骗宣传”为主题的新闻通气会。
会上,市反诈骗中心、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等部门,就暑期和开学季针对学生家长的易发高发电信诈骗行为,特别是涉及兼职刷单、校园贷、网购退款等领域的诈骗陷阱进行详细讲解,并同时发布安全防范指引。
遭遇诈骗应最快速度报警
市反诈骗中心可针对网络诈骗实施“紧急止付”
市反诈骗中心是惠州市日前成立的一家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门机构,由公安、银行、通讯等部门联合办公,可以针对网络诈骗犯罪实施“紧急止付”、诈骗电话号码停机等措施。
警方提醒:“紧急止付”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快”,只要警方在诈骗嫌疑人将所骗钱款取出前启动 “紧急止付”,就可避免损失。广大市民一旦遭遇网络诈骗,要以最快速度报警,为警方争取时间。同时,要注意保存好证据,包括聊天截图、对方的名字、电话号码及账户等相关信息,并提交警方。
招录时切莫“病急乱投医”
惠州警方教您识破各类招生录取骗局真面目
随着高考结束,查询分数、填报志愿、招生录取等工作陆续推进。这个时候,忙碌的不仅有考生和家长,还有一些诈骗分子。惠州警方教大家识破这些骗局的真面目,提前防范。
填报志愿及查分类诈骗
1“高考志愿填报”APP内置手机病毒
一些“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应用中存在手机病毒,可私自发送短信、屏蔽回执信息、上传手机隐私信息。
警方提醒:不要在手机论坛、非安全电子市场下载此类手机应用,应在“应用宝”等安全电子市场下载并安装手机应用软件,定期查杀病毒。
2 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骗子通过诈骗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警方提醒:查分数要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通过“手机管家”也可有效拦截此类虚假查分网址。
招生类诈骗
1“低分跳档”录取
这类骗子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进入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进入本科院校。
警方提醒:全国各省区市招生办用的是教育部批准的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在各项工作环节中有许多逻辑限定和逻辑复检,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的“低分跳档”录取。考生及家长要依靠正规渠道,不能心存侥幸心理。
2“自主招生”保证上大学
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学生家长,声称花钱即可录取;或者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
警方提醒: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高校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同意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考生家长切莫“病急乱投医”。
3 有所谓“内部指标”
采取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家长,以“内部招生指标”“计划招生指标”“军校扩招”为幌子向考生及家长寄发通知书,伺机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可能计划外扩招,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上万元的高额费用。国防生招生不可能存在 “内部招生指标”,也没有提前“预录”一说。
录取通知书类诈骗
1 寄送伪造录取通知书
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提供私人账号,让考生将学费、教材费等费用打入其银行账户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招生办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招生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可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2“野鸡”大学招生
每年招生季到来时,一些校名与知名院校相似的“野鸡”大学也开始卖力宣传,忽悠考生报考。这些学校打着“不看高考分数,进校包拿本科学历文凭”等旗号,而这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被国家承认。
警方提醒:对于有招生资质的高校,各省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给考生相关资料或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查录取真假、查学校真假、看录取日程、看邮件、看校长签名和查学籍真假等6种方式进行核实。
交学费前要跟老师确认
注意不法分子假借校讯通名义发送诈骗短信
现在学校基本都开通了校讯通,家长通过接收校讯通短信获得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包括作业安排、放假通知、期末成绩等消息。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假借校讯通名义,向家长发送带链接的木马短信实施电信诈骗,导致一些家长的银行卡被莫名盗刷。
警方提示:这类包含不明链接的短信多是诈骗信息。短信的内容大同小异,诱导家长点击:一是利用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对校讯通的信任,二是因为它对收件人直呼其名,增强了欺骗性。此类诈骗短信招数不少,不法分子在短信文案上下足了功夫,千方百计诱骗手机用户点击链接。
防范“学费打款”
每到开学的时候,伴随着开学通知短信而来的,经常还有开学收学费的诈骗短信。有家长因为平时都是通过微信和短信与学校及老师沟通,见到此类短信也会以为是学校方面发来的,然后就会按照短信要求,给指定账户打钱。
警方提示:
这种直接关系到钱的事最好跟老师确认一下,不要贸然打钱,不然很容易掉进陷阱。
防范“择校诈骗”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不惜花大笔金额托朋友“找关系”。很多骗子就是看中家长这一心态,群发“XX元搞定好学校,不成功不收费”的短信,很多家长都颇为心动。
这种诈骗短信的套路一般会先让家长交纳定金,办成再交尾款,办不成定金退回。但是,一旦家长交纳了定金,骗子就再也联系不上了。还有更夸张的以要“疏通关系”为由,要求家长不断打钱。
警方提示:
现在政策和管理都越来越严了,很难有暗箱操作的空间,不要轻信“走后门”的承诺。
防范“参加节目录制”
“您好,您的孩子获邀参加XXX节目,请尽快联系我们。”此类诈骗一般是借着热播少儿节目名义群发手机短信,称小孩可以参加该节目的录制,如果家长主动联系或回复就可能掉入陷阱。
警方提示:
诈骗分子的套路是要求提供具体资料,这样可以骗取个人信息;声称节目组提供机票和食宿,以需要家长先垫付为借口,汇款至指定账户,实行诈骗。
防范“孩子被绑架”
有些家长会接到此类电话和短信诈骗,比如“你的孩子被绑架了,快交赎金”或者“你的孩子受伤在医院,马上打医药费过来”。曾经就有家长接到过这样的电话,由于孩子的学校离家近,这位家长立刻打电话叫家人去学校确认情况,结果发现孩子好好地在学校上课。
警方提示:
识破此类诈骗并不是很难,家长需要保持头脑冷静,第一时间确定孩子的位置和情况,比如给孩子的老师打电话、去学校确认等,也可以和最亲近的人商议对策。如果是此类短信,千万不要点开附带链接,即使短信说让你点进去看孩子现在的图片或视频,也很可能中病毒。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付巨晗 通讯员陈小劲 袁隽豪
新闻推荐
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停止脚步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我们自己。本报采集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很小的创业公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