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大全球性湾区之首,纽约湾区吸纳了美国6%的人口,GDP总量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的总和。
纽约湾区似乎有一种魔力,汇聚了全球金融资源,成为全球三大湾区中唯一的金融湾区。是什么让纽约一直牵动全球金融神经?历经多次金融危机重创,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为何依旧稳固?
为此,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记者联合实地探访纽约曼哈顿,探寻其“金融永不休眠”的秘密。
●南方日报记者郭家轩
南都记者陈颖田姣实习生熊润淼发自纽约
硬件??
精准产业定位和城市规划成就全球金融心脏
对于初次到纽约的人来说,曼哈顿并不令人陌生,这个只有59.5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尽管面积不到广州市天河区的(137.38平方公里)一半,但帝国大厦、时代广场、第五大道以及洛克菲勒中心等世界级地标性建筑和街道就坐落在此。
说起地标,曼哈顿最有名的地标莫过于华尔街。这条长不过500米、宽不过11米的旧式街道及其附近,驻扎着近百家美国银行、几百家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还有几十家投资银行和其他众多金融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心脏,也成就了纽约“金融湾区”和世界第一湾区的地位。
“今天华尔街不仅代表着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业,也成为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代名词。”IDG资本投资合伙人高梅在由广州市金融局指导、广州金交会组织的广州金融湾区推介会纽约分会上表示。
行走在纽约街头,随处可见的摩天大楼里,聚集了全美国1/3的500强公司;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金融区内,更是聚集了3000多家银行、保险、交易所等金融机构。
“纽约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巩固,既是天时地利条件使然,也是立法、政府、监管及金融行业人为助推所致,可以说是各方面因素之集大成的产物。”坐在与时代广场仅有一街之隔的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办公室内,中国银行纽约分行金融部总监乔磊对记者表示,纽约大都会区所具有的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和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等,在汇聚金融资源上,可为我国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纽约经济及金融业之所以长盛不衰,乔磊认为,其与精准的产业定位和城市规划分不开。
他介绍,曼哈顿包括老城和中城两部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曼哈顿老城仍以办公区为主,商业和服务业配套设施很少,就业人口高达30余万,交通压力较大,且逐渐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为此,纽约市政府扩展了曼哈顿的区城范围,还对第三产业进行了专门研究,制定了更适应纽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同时,大力建设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网络,限制私家车发展,大大缓解了老城的交通压力。
今天,当游客看到阴暗简陋的陈设、斑驳粗糙的墙体、狭窄低矮的过道时,纽约地铁似乎成了“落后”的标志。可在乔磊看来,地铁恰是纽约这座城市具有前瞻性规划的表现。
“100年前纽约的地铁就建成了今天的样子。”乔磊说,纽约的地铁四通八达,为了引导更多的人通过公共交通出行,政府没有采取限行的行政性办法,而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比如提供通勤补贴等引导市民出行。现在曼哈顿人出行基本靠地铁,让城市交通效率提高。
软件??
人才、配套服务造就高效金融服务
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中枢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汇聚金融机构的能力,更体现于其在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上。
在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演播大厅里,各国上市企业登陆纳斯达克的照片被挂在这里,铭刻着每一家上市公司的高光时刻。其中,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百度的上市图片被放在显眼的位置;而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在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纽交所登陆资本市场。
记者初步统计,仅在去年,有24家中资企业远赴纽交所及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纽交所上市服务部副总裁克里斯·泰勒透露,纽交所现有45个国家的23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5万亿美元。其中,在纽交所挂牌的非美国公司数量已超500家。
之所以能稳坐金融湾区的宝位,乔磊认为,这与纽约金融完善的体系分不开。
一个世纪以来纽约形成了一个完整、立体化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投/融资——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各个环节;金融机构——证券、商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辅助机构金融咨询公司、律师、会计师、评级机构等。
“各个行业你能想得到的,基本上都可以在这边找到你需要的服务。因此金融机构愿意落户这里,各类企业也会到纽约来寻找金融服务。”乔磊表示,完善的金融产业链,保证了纽约金融运行的高效,是纽约长久以来源源不断吸引金融资源汇聚的关键。
在曼哈顿,金融如何高效运行?记者听到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一栋1亿美元的大楼,从估价、评估到成交,只需要69天!
除了配套服务,让纽约金融高效运转并牵动全球金融神经的,还在于纽约汇聚了大量金融人才。纽约湾区是东部的教育重镇,湾区内坐落了3所常春藤联盟高校: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州,普林斯顿大学位于新泽西州,而耶鲁则位于康涅狄格州。此外,还有纽约大学等共计58所高校坐落其中。完善的交通设施,高度发达、富裕的城市和工作机会则为留住这些高校培育出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发达的校友网络进一步加强湾区内企业和高校的联系,形成人才储备上的良性循环,这是纽约金融长盛不衰的深层次原因。
对标纽约湾区,丝路基金原董事总经理、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兼特聘教授王建业认为,“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更应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软环境建设的投入,提升国际化水平。积极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规划建设一批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高品质生活模式。”
■问策
强化产业优势发展产业金融
南方日报:对标纽约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借力规划纲要落地发展金融?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金融部总监乔磊:随着国内金融业逐步放开,我想这对一些跨国金融机构而言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比如美国某银行正在考虑到国内开设资产管理公司,并投资控股一些证券交易公司。对于大湾区而言,除了提供优惠政策,引导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外,由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合作,在本地设立合资机构也是不错的思路和途径。一方面外资可利用中资本地资源去开展本地化经营;另一方面,中资金融机构则可以依靠跨国金融机构优势,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且,不单纯是金融行业,包括其他不同的行业,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在资本、资源、人才等方面上实现互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汉斯商学院教授张小军:金融会跟着实业走,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强化产业优势,找准切入点,发展产业金融。如果想要做金融中心,创投资本和基金也不能少,这样资金才会汇聚于此。
丝路基金原董事总经理、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兼特聘教授王建业:从三大湾区的经验来看,政府的有形之手关键在于要有合理的边界,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致力于建设软环境。软环境建设的范围包括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建设国际学校等多个方面。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巴黎6月9日电(记者/苏斌)俄罗斯世界杯夺冠热门之一的法国男足9日在里昂迎来赛前最后一场热身赛,他们与美国队1:1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