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丁建庭
今天主题:年夜饭
来稿字数:500字左右
投稿邮箱:nfrbpl@126.com
叮咚快评·大家谈③
今天是春节长假第一天,过年的气氛更加浓郁,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欢声笑语,但一些人也有自己的春节烦恼。
你遇到过哪些烦恼?春节烦恼又该如何化解?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篇,一起听听他们的烦恼和答案。
“过年回谁家”需要新解答□郝雪梅
“过年回谁家”是一个难解的春节烦恼,由此还闹出不少纠纷。
有媒体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论是有三成夫妇为除夕回谁家过年而吵架。想起以往看过很多类似的新闻:有为了“回谁家”吵架离婚的,还有拨打了110请求解答的,还有各回各家、各见各妈的。
“回谁家”的纠葛背后是传统习俗和现代观念的冲突。虽说“回婆家”是传统习俗,但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谁也不想让自己的爹妈孤单过节。从这个角度看,烦恼也是好事情,说明人们在意亲情、在意团圆。
“回谁家”如何破题?其实需要在观念变革里找寻答案。平等对待双方爹妈,就不至于如此纠结。在达不成共识的时候,不妨把双方爹妈都接到自己家里,或者“带着一方的爹妈”去“另一方的爹妈”家过年,就当旅行了。
告别传统认知,“回谁家”会有“新答案”。
想得开,就没春节烦恼□尹敏
在新春佳节,从以往的经历来看,我们在享受亲人团聚喜悦的同时,可能还会不同程度碰到一些意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的烦恼。
如果从这些烦恼产生的原因来分析,至少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情感失衡型。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内心就会有一种被轻视的失落感。比如,你给了亲戚孩子1000元红包,可对方给你孩子的红包却只有200元。
二是体力透支型。身处四面八方的游子,在长途跋涉往返的途中,吃不香、睡不好,腰也酸、背也痛,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然而,负责接待的亲人也不轻松。为了让大家住得舒服些、吃得爽口些、玩得开心些,想尽了招、操碎了心。
三是观念不同型。长期天各一方的亲人好不容易聚到一起,少不了聊一些家长里短。由于种种原因,彼此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肯定会有所不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比如,有的觉得找对象一定要情投意合才行;有的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可不能挑三拣四;有的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的感到若是没有能力培养孩子,还不如不生孩子。
面对这些烦恼,发牢骚不合适,使性子更不好,最好的办法是想开一些。只要想得开,就能看得开,烦恼就会像阴天的影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家里装了“假抽水马桶”□青的蜂
我老家在山东乡下。往年回家最大的烦恼,就是用不上抽水马桶。
刨个坑,垒两块砖,待坑里堆满,起出来拉到田里做肥料。在我们村,几乎家家都是这种模式。现在情况好一些,大部分家庭用水泥筑坑,看起来美观了许多。
大冬天在凉飕飕的风里“解手”,对今天绝大多数城里人来说,或许很难理解吧。
但今年情况不一样,我带了媳妇回家。她从小用惯了抽水马桶,不知道适不适应老家旱厕?我提前跟爸妈打了招呼,我爸果然智勇双全,不知从哪搞了一个马桶。只是在脏兮兮的厕所里,它甚是违和。
用了几次,问题就来了。
首先,抽水马桶抽不了水,我们家只有一个水龙头,村里只有一口井,每天要定点放水。要先备一大桶水,找一只瓢,手动冲水。
其次,马桶下面的水管穿墙而过,水管暴露在冬天里容易冻住。这时,抽水马桶就罢工了,必须来一暖瓶的热水融冰。
媳妇倒是不挑剔什么。觉得在家里短短几天,可以忍受。我自己却很困惑,现在都说“厕所革命”,什么时候,家里才能用得上真正的抽水马桶呢?
春节花销要理性□练伟雄
过春节,花钱必不可少,却也是一些人的烦恼。
在节俭文明新风日渐浓厚的今天,过年提倡节俭,合理消费,文明过节。春节花销不在多少,重在过个幸福年、平安年、和谐年,别让春节花销影响传统年俗。
春节花销,很大程度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龄过年花销会有所不同,感受也有所不同。其实,过年不妨过得简单点、轻松点,要欢乐,别太累,别太烦,合理安排过年,理性对待花销,做到文明过年。
钱花得多不等于年过得好,过个轻松快乐、文明和谐的春节才是最实在的,不要让春节成为春“劫”。
新闻推荐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日前驳回广发银行北京分行日坛支行个贷团队经理蒋成佳的上诉,维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