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一书是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教授卢岳华用整整8年时间,总结自己从医、从教40年的体会,结合当下人们在健康、医疗等方面的需求,用科学的勇气,求真的态度,撰写了这部充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文专著,既为人们解疑释惑,同时又能唤起人们对生命清醒而高贵的认识。
作者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从现代医学理论、医生素养等进行解答
解疑答惑,科学地回答人们对健康、长寿、医疗、生命等问题的关切,是《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一书的最大特点。这些年,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给人们追求健康长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效果的期许也越来越高。各种健身方法,各种保健方式及保健品层出不穷;因为治疗效果没达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引起的医患矛盾、医患纠纷也日益严重。此书的作者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从现代医学理论、医疗水平、药物效果、医生素养等的实际出发,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解答。比如,在“在健康的元素中,基因难以决定一切”一章中,作者针对社会上关于基因决定人的健康、长寿这一说法,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指出,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命的物质和信息基础,但人类绝不能仅靠它就能谱写出人类生命完美的乐章。“爱你不容易”一章中,作者又指出,药物能够治病,但它又不是万能的,和其它事物一样,也具有“双刃性”和“双重性”。仅药物的不良反应就有六类: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所以,作者希望大家对待药物要十分审慎,多“寻求药到病除的善意”,规避药物“雪上添霜的恶行”。又如在“在纷繁的诊断和治疗活动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尴尬”一章中,作者针对感冒中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产生的原由及危害作了深入的剖析,恶性肿瘤使用化学治疗的方法存在的风险进行了严肃的探讨,最后不无遗憾地指出:医学并非至善至美,也是有缺陷的。明白了这些道理,或许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期许,对医生及医疗效果的期许,才能找到合适与平衡的目标。同时,在“在求解无奈的进程中,厚植生命的尊严”一章中,作者指出,虽然现存有许多疾病一时还没有找到彻底治愈的药物或方式,但随着医学发展,这种“无奈”的状态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进步,会不断揭开医学难题的谜底;在此期间,每个人都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接受医学的劝导,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作者还从中药提炼的“青蒿素”成为治疗疟疾的“杀手锏”,获得诺贝尔奖这一事实出发,希望更多的人研究中药,相信中医,让国粹中医中药成为人们健康的重要屏障。
为让普通读者能够读下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释深奥的理论
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奥的医学原理,让“藏在深闺无人知”的医学知识走入“寻常百姓家”,是《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一书的另一特点。通观这本书,它的内容涉及到众多的医学理论、医学原理、具体医疗方式,甚至还牵涉到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知识面可谓广泛,知识构建度可谓深邃。为了让普通读者能够读下去,了解这些知识,作者十分注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释深奥的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每个章节的标题,力求新颖别致,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个性差异或许是医学发展链上永难穷尽的密码、面对庞大的亚健康群体我们会望"亚"兴叹吗,医学能拯救毒品成瘾者吗,医生能开启死亡之门吗”等。读着这些引人入胜的标题,就会让人产生阅读的冲动,自然会饶有兴趣地把内容读了下去。二是十分注重用数据说话。数据,既是最有说服力的工具,也是发挥通俗易懂作用的介质。如在“面对自刎之剑,医生们常显力不从心”一章中,就引用数据说,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但更惊人的是,从研究看,“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致死的10~20倍。”在这个基础上,引出了作者对“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医学困境,以期唤起更多人对抑郁症的重视,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贾登荣)
新书点评
XINSHUDIANPING
新闻推荐
“阿莫西林五年前4元,现价18元。房价十年才涨了近5倍,药价这是要逆天吗?”近日有自媒体发文称,国内药价涨幅已赶上房价涨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