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还未收拾好心情上班□本报记者霍伟杰文/图
过节放假原本是为了放松心情,养精蓄锐,进而更好地投入下一步的工作,但有不少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与大学生假期结束便染上了节后综合征,放假休息反而起了反效果,对学业与事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人表示,长假过后总感到提不起精神、胃口不好、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睡眠紊乱、满脸油脂和青春痘……自己仿佛得了怪病,久久不能痊愈。
生物钟紊乱的节后生活
节后综合征,指人们在大假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国庆黄金周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据记者采访身边的上班族发现,不少人还没有从假期生活中缓过神来,上班时容易困倦,提不起精神。“过年的6天去了两次旅游,基本都是玩到晚上凌晨2、3点才休息,然后睡到自然醒。现在突然要回到上班朝九晚五的状态有些不适应。”家住钟村的小贤觉得假期度年如日,开工上班则度日如年,“整个人感觉反应有点迟缓,做事也不上心了。”
在大学城某高校就读大二的小成春节放假时则和同学们好好过了一把“游戏瘾”,他表示假期里通常是晚上打游戏,白天补觉,中午醒来吃个饭然后就开始玩了。“虽然还没开学,但是也很担心回到学校能不能适应生活。”
“早上按了六七个闹铃还是起不来”“晚上捧着手机刷到半夜还是睡不着”等网上热传的节后综合征特征让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纷纷中招,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大家没有合理安排假期的生活,或是太过于放飞自我,或是太过于放纵自己的懒散。
调整生活
更加需要调整心情
过年时节免不了餐餐大鱼大肉,加上有些人烟酒过量等,不少人容易身体对突然过量的摄入物不适应,加上长期作息紊乱生物钟颠倒,很容易引起身体疾病,肠胃不适等。专家建议只要饮食清淡、适度运动调整作息,便很快能从节后综合症中调整过来。
然而节后综合症除了生理上的问题,心理上的障碍更应得到重视。长时间的放松与娱乐容易引起节后焦虑症,甚至让人恐惧上班。“节后焦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焦虑、紧张不安、睡眠紊乱等。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假期中,人的身体和情绪已进入休假状态,假期接近尾声,而意识上又清醒地知道自己即将面临学习和工作,这种身体状态和认知之间的偏差,容易导致节后焦虑的出现。
针对假期后反应较大的人,在假期最后一天应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有关系的事,如看看报刊、思考上班后该做的事,有助于走出懒散的“休闲状态”。心理症状严重的人可前往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一些改善情绪、消除恐惧的药物。
新闻推荐
5万对夫妻离婚原因曝光!第一杀手不是出轨,而是……2月15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晒出了2018年浙江省的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