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情也悠悠。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汉语拼音就像神奇的乐谱,能让你“演奏”出一个个生动的词语,谱写出一篇篇优美的诗章。在汉语拼音这个乐谱中,多音字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的音符,动听却很难掌握。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读音,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效果比较理想。
第一招:见面打招呼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见字如见人,多打招呼自然就记住了,例如,每次读课文时,如果发现文中有多音字的话,我会立刻让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并打上三角符号,然后让同学们在多音字上标上拼音。接着,我会让一个同学扮演多音字,并做自我介绍,比如:“大家好!我是小扇子的shàn,不是shān,大家记住我了吗?”其他同学回答:“记住了,你是小扇子的shàn,不是shān。”紧跟着,同桌之间你问我答,男生问女生答,女生问男生答。这样上课不仅轻松愉快,而且学生掌握得快。几轮表演下来,同学们基本就能记住文中多音字的读音了。
第二招:创设情境法
多音字,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汉字有多种读音。怎样让同学们记住它们呢?例如“咽”字有三种读音,而且读音的区别还挺大的。对于这种多音字,我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学习,如教“咽”字,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天,小红咽(yān)喉发炎,喉咙疼得让她忍不住呜咽(yè)。妈妈把药拿过来,让小红咽(yàn)下去。不一会儿,小红的喉咙舒服多了。”又如教“落”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我们做事经常丢三落(là)四,我们就会比别人落(luò)后。”又如:“听音乐(yuè)是一件快乐(lè)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去学习,大大提高孩子们对学习多音字的兴趣,寓教于乐。
第三招:分类学习法
有些多音字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缝”做名词时,读fèng,意思是“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组词有缝隙、裂缝等;做动词时,读féng,意思是“用针线连缀”,组词有缝补、缝纫等;又如“假”,读jiǎ时,意思是“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组词有假装、假设等;读jià时,意思是“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组词有放假、暑假等。分类学习法的好处是:同学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后,遇到这样的多音字,立刻就能准确地读出它的读音,容易触类旁通。
第四招:个别识记法
有些多音字,当它组成某个固定的词时,读音很特殊,而组成其他词语,读音则都是相同的,例如“佛”,除“仿佛”读fú外,其余都读fó;“似”,除“似的”读shì外,其余都读sì;“红”除“女红”读gōng外,其余都读hóng,因此,把握“记少不记多”原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把汉语拼音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多音字就是汉语大树上的一根树枝。让孩子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对于孩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掌握好汉语拼音,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外海街道银泉小学杨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春妮)春节已过,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将陆续复产、开工、营业,永宁街早研究、早部署,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责任、严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