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上的行人在车缝中通行。
“请给行人"留条道",好吗?都给机动车逼得"上天"了!”近日,市民李小姐来电本报反映,每天下午下班交通高峰时段,市区长平路欣荣大厦前数十米长的步道上一片交通乱象: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还有行人都“混合”一起同行,一些机动车驾驶员更是把步道都“加塞”得满满当当的,让过往的行人无路可行,有的行人不得不登上了临街商户的数级大台阶“借道”通行。
李小姐反映的这处交通拥堵路段就位于长平路、金环路交界处的欣荣大厦前约近百米的人行步道上,记者在步道西侧入口处看到一块有关部门竖立的交通指示标志牌:示意自西往东方向而来的摩托车、自行车都需驶上人行步道通行,到前方的金环路时再下步道通行。据旁边商户和住户们反映,以前摩托车都是在路面下的机动车道行驶的,自从设立了交通标志牌指示了通行方向后,摩托(电动)车、自行车就都“开”上了人行步道,这段步道就成了人、车混合通道,在交通高峰期确实“热闹”。
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观察到,路过的摩托车、电动车驾驶员大多按交通指示标志从人行步道上通行,但仍有驾驶员从路面中间的汽车道通行,因为是在非交通高峰时段,这段人、车混合的人行步道上虽然停了不少共享单车和摩托车,但车辆、行人通行基本有序。
下午5时30分下班后随着交通高峰期的到来,这条“混合道”开始热闹了起来。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不少摩托车、电动车在等候绿灯放行信号时都会在斑马线入口前为过往行人留下一个通行的缺口,但一些驾驶员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前方有“空缺”就径直上前、把他人善意留下的“通行缺口”堵住,这样一来,上下斑马线的行人便既上不来、又下不去;当绿色交通信号灯亮起时,驶下步道的摩托(电动)车就和行人夹杂在一起,场面显得十分杂乱。此外,因为下班高峰时段过往的摩托(电动)车多了起来,“混合道”上车流量明显增多,每当红灯亮起时,密集的车辆几乎把步道都占满了,让过往行人根本无路可行,无奈何只得借道临街商户的台阶通行。记者看到,临街商户门前的5级大台阶对于年轻人来说并没有什么“阻力”,迈开腿“刷刷刷”就登上通行了,但对于上年纪者却是“挑战”,几名高龄的步行者在登台阶时显得有点吃力,只能一手按腿慢慢迈步上去。一名推着手推车的老妇见机动车“堵道”,也不得不费力地将手推车拉上台阶,同行的年轻人见状,急忙上前帮忙她抬手推车上下台阶。一名推着童车的妇女也是弯腰把童车整个提到台阶上,再推着通行,至前方处再提下台阶。
采访中,不少市民尤其是步行者认为,摩托(电动)车开上人行步道或许是机动车数量多路面交通流量大的无奈之举,然而,城市的交通顺畅需要每个交通参与者共同维护,文明出行,车人互让,请驾驶员们自觉给行人“留条道”,让城市多一点文明。
本报记者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2月25日,青海省杂多公路段段长穆河翼在救援侧滑到路边的半挂卡车。新华社记者李亚光摄国道345线玉树通往杂多县的路段,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