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最近几天,各大高校陆续开学,一些不法分子又开始打着“用明天的钱提前实现今天梦想”的幌子,频频设下套路,让不少青年学子深陷非法“校园贷”。随着P2P兴起,多如牛毛的网络贷款平台纷纷上线,不少非法“校园贷”开始转入校园寻找机会,设置多种消费合同陷阱,诱骗消费欲望强的大学生贷款消费,合同签订后使出多种手段让贷款利滚利,导致“暴力催债”“裸条借贷”甚至“欠贷自杀”等案件发生。(3月3日云南网》)
@张东阳:充斥校园的“校园贷”,实质上正是国家严令禁止的“高利贷”,而且,这些贷款平台根本不具备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放贷资格。由于迎合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庞大市场,加之在审核方面快捷便利,以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小广告,依然吸引了无数大学生的眼球,致使他们不自觉地陷入了“校园贷”的圈套。
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认知和自我辨识的能力,但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还是有不少大学生因虚荣心和消费欲望的膨胀而向数不清的“校园贷”平台借款,从这一点上来说,高等院校有义务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更有责任让他们清楚辨识“校园贷”的真面目。
@林春: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不能将所有原因归咎于学校,还有些是学生和平台本身的原因。一是学生虚荣心所致;二是非法校园贷本身比较“狡猾”,利用零利率诱惑学生上当。在笔者看来,更多的还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学生本身没有能力去消费,非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让非法校园贷乘虚而入,迷失了自己,欠下高额贷款,如果自己意志坚定,不管非法校园贷如何花样百出,也不会上当。
相关部门也要出手,及时厘清校园贷和经济纠纷的界限,撕破一些披着经济纠纷“外衣”的非法校园贷行为,防止一些不法分子以民间借贷、经济纠纷做掩盖,软硬兼施疯狂聚财。只有这样,才能狠狠打击非法校园贷的嚣张气焰。
@胡晓新:目前的问题是,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过独立理财的机会和经历,许多人缺乏日常生活的收支平衡等概念,对于利率等理财常识等更是知之甚少。这提醒我们,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从小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理财常识,比上培训班更有必要。就算平常没机会,至少在假期里让孩子当几天家、管几天钱,知道一下柴米油盐的价格,记录几天家庭收支账本。只有多数大学生的财商不比多数成年人低,他们被校园贷“套路”的机会才会低下去。
新闻推荐
◆选择正规的维修企业,车主在选择维修企业、办理机动车登记过程中,切勿交由非正规代办机构代办,以防与车辆相关的材料信息泄...